美国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最终打破芯片技术壁垒的,竟然是一位年过八旬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从2018年起,她老人家每年为国家节省了2万亿,相当于整个广州一年的GDP。
她就是黄令仪,1936年出生于广西一个小山村,从小家境贫寒,战乱频繁,村里许多孩子都失学。
但她从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利用一切空隙时间钻研旧书。
因为生活的艰辛,她明白国家弱小的痛,立志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上大学的路程并不顺利,黄令仪考了三年才考进清华大学。同时代的大学生都喜欢就读经济、法律等文科专业,一个山村姑娘选择物理专业还是很罕见的。
但黄令仪对这一领域具有天赋,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她的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操作娴熟,成绩突出。
大学毕业后,黄令仪作为优秀毕业生保送进入新成立的半导体研究所。那时的科研条件十分艰苦,仪器设备短缺,经费不足,研究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但大家没有气馁,与物质匮乏斗争的同时,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黄令仪就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研制人之一。可以说,她是我国半导体技术的奠基人。
然而1986年,已经50岁的黄令仪第一次参加国际芯片展,才明白国家在芯片技术上落后了几十年。展会上那些拥有超微米工艺的芯片,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这成为她转战芯片研究的转折点。
本想退休休息的黄令仪接到实验室的再三邀请,毅然决定重出江湖。作为半导体专家,她理应已经功成身退,享受天伦之乐。
但想到国家需要,她推掉几位儿女的挽留,一个人来到北京。一上来,她就发现实验室陷入技术瓶颈,原因是缺乏经验丰富的专家带头。
70多岁的黄令仪再次承担起指导工作,白天分析技术路线,夜里查看文献资料,与年轻科研人员一同攻关。
由于缺乏前人经验,每项试验都要从零开始,重复失败的次数不计其数。黄老师身先士卒,亲自操作仪器,指点后进。
终于在2012年初步实现国产芯片作出,但性能、成本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显著差距。
黄令仪丝毫不气馁,召集学生开动员会:“呕心沥血10年,只完成了十之一!现在放弃,等于白费苦心。我们一定要撑下去,只有成功了,才有资格说今天的困难!”
在黄老师的感染下,大家重新燃起斗志。经过几次技术升级,终于在2018年完成核心工艺优化,实现量产!这使中国的芯片技术成本大幅下降,性能显著提升,真正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阿至70
“我愿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龙芯之母,她才是真正的龙母!
用户17xxx96
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