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无人问津的小殿,竟是河南元代早期建筑
宏阔历险记
2024-03-28 19:11:55
在河南焦作市区的东部有一座河南元代早期为数不多的木构建筑,保存完好,元代的木建筑构件保留较多,是研究河南早期木构建筑的宝贵实例。
这座古建筑就是药王庙大殿,这是被称为“药王”孙思邈的祖庭,但我们到访之时未见一个前来参观或是祭拜的人,可谓门可罗雀,也算是一方清净之地,与古建筑能更好地亲密接触。
[向右R]河南元代早期的为数不多的木结构建筑
药王庙大殿坐北朝南,殿身为长方形,台基平面也呈长方形,月台前有古柏一株(图2),相传为药王孙思邈所植,名曰“千头柏”,千头柏为普通侧柏,树干仅1米高,3人合抱不住。树干上叉出数枝分枝昂扬向上。千头柏落下的柏籽,已长出数棵柏树。千头柏只有一头长着枝叶,其它枝头都已枯死。
大殿面阔三间约8.54米,进深四架椽约6.44米,殿内用青方砖铺地。整体为单檐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正脊覆以琉璃盖瓦,中有琉璃宝瓶(图7),脊瓦浮雕龙凤图案,出檐深远,施以龙头鸱吻(图6)。瓦当为龙纹瓦当,滴水亦为龙、凤、莲花图案。大殿前檐明间设板门,门楣正面有四枚门簪,中间两枚正面为八角形,两侧为柿蒂形,两次间设有棂窗。
[向右R]为何说焦作药王庙是孙思邈祖庭?
汉代李贵作村建有庙宇,年久损毁。隋文帝年间,在其遗址上建天仙庙。唐高祖武德二年,孙思邈从家乡陕西耀县到此行医,在天仙庙后结草为庐,挖井取水,种植千头柏,炮制草药,治病救人,往返于太行山与王屋山之间。孙思邈自32岁始,长期居住在天仙庙,长达26年,完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籍初稿。
由于孙思邈在朝野的影响和他为皇室诊病的功绩,唐贞观年间,朝廷在庙内立下了象征国泰民安的“地天泰碑”即“透灵碑”,以示对孙思邈的崇敬和对时政安稳的见证。孙思邈是唐代昭惠王的救命恩人,孙思邈的“药王”也是在天仙庙被昭惠王戏封,后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药王,宋代改昭惠王行宫为药王庙,并加封“妙应真人敕建药王庙”。
我是阿舜,已走过全国24个省区直辖市的文化旅行爱好者,请大家一起来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国宝,保护文物!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来我的主页看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