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谁来救救这座濒临倒塌的国保古建筑!

宏阔历险记 2024-04-02 03:38:24
这座古建筑是位于河南济源大许村的二仙庙,具体年代不详,但根据梁上题刻,该建筑重修时间不会晚于明万历,其龙头斗拱之优美,建筑保留了最原始的沧桑之感,是这次焦作济源之行最有意外惊喜的一站,同时对它的破败样也不由得悲从中来。 济源二仙庙坐落在太行之阳的沁河南岸,梨林镇大许学校对面,我们到来时庙门大开,于是我们直奔着元君殿而去,虽然之前我们在网上有查到济源二仙庙仅有的那几张照片,但要不是亲自走到大殿之前真的想象不到直面这座处处透露着沧桑破败的古建筑有多震撼,根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落魄画面冲击着我们的每一处神经。 济源二仙庙元君殿的墙面砖块脱落严重,从正门看建筑的立面能感受到因挤压而导致建筑左侧结构变形下陷,目前属于刚评上国保没几年还未修缮过的状态,目睹眼前的景象心痛不已,但又怕修缮过度毁了目前这最本真的样子。 有一说一,元君殿除了破败之感外,亮点还是不少的。其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四周檐下斗拱层叠,斗栱形制特别有特点,正面檐下明间、次间下昂多为象鼻昂,二、三下昂多为龙首,耍头多浮雕祥云。转角斗栱层次分叠,下昂、耍头都为龙首。东西北三面檐下除转角铺作外,主要为象鼻昂,雕刻精美。大额枋通身透雕蟠龙、云气、瑞兽、飞鸟等精美图案,刀工精细,运笔流畅,栩栩如生,与阳台宫玉皇阁格扇透雕云龙较为相似,堪称雕刻艺术精品。 殿内七架梁用材硕大,极为少见,直径竟达85厘米,体现了济源古代建筑的用材特点。其上叠置五架梁和三架梁,梁上遗存有蟠龙等彩画,但已漫漶不清。殿内斗栱形制多为三抄六铺作,有的采取两层莲花形坐斗,木制斗栱上绘有祥云等墨画。殿内供奉紫虚元君像,梁、檩、斗栱上遍绘彩画。 梁上题刻有“大明万历五年岁次丁丑贰月巳未朔拾叁日辛未,皇明宗室庐江王谨施”及庐江王印记,很多人因此断代为元君殿重建于明万历五年,但我认为从其斗拱和用材更偏向于元代,因此断代的话应更为提前,而万历五年实为重修,且重修的范围仅限于墙体。 我是阿舜,已走过全国24个省区直辖市的文化旅行爱好者,请大家一起来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国宝,保护文物!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来我的主页看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