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降薪,全家消费降级,娃兴趣班也放弃了…

希拉爱聊 2024-08-26 15:20:47
鸡娃10年,花了50万,也经历了双减和各种机构倒闭之后,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兴趣班是锦上添花,并不能逆天改命。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并不会因学了几个爱好,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娃爸公司变相降薪30%,我们对于花钱也更加谨慎,马上就是小琪三年级开学,全家开了家庭会议后,也停掉了大部分兴趣班,只保留性价比最高的,开始降本增效—— 根据孩子实际自身优势和喜好,多研究一些弯道超车的方案。比如打算让孩子走专业花滑的路线,每周训练四五次,想在这方面术业有专攻 昨天和朋友闲聊,说ta现在养娃也开始「降本增效」。 1️⃣ 朋友A清华毕业后:开始创业,老家和北京共有2套房。作为当年的小镇做题家,靠自己刻苦学习改变了命运。 所以作为鸡娃主力军,他无比相信这条路径的正确性,迫切地希望下一代能复刻他当年的路 只知道死磕”高考“这一条路,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咬紧牙关花重金争抢学区房;为了名额挤破头,想方设法鸡娃。忙到最后,孩子家长都累,结果还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所以开始转变思想,不非盯着国内的985,211,现在有一些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办大学,高考分数线不高,出路也非常好 2️⃣ 老互联网民工了,家里有北京三套房,几百万存款。膝下就一个独子,勉强上个二本,老两口本打算花个200-300万让他出去读个水硕镀个金,回来好找工作 但最近也改变主意了: 👉一是现在的大环境大家有目共睹,海归的含金量已经大幅下降,收入和回报已经不成正比。出国花费300W,回国月薪七八千,回报率太低了 👉二是孩子常年在异国他乡,亲子关系越来越冷。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去太远的地方,怕自己老了没人照顾 💫💫于是开始打破信息差,寻找新出路 核心诉求就是:不那么卷,又不会让孩子跑那么远,最后锁定“申请香港身份” ⭐华侨生联考 每年只有小一万学生参加,还只考5门,400分左右可以上985、211等名校 ⭐DSE(香港G考) 👉凭借DSE成绩免试升入内地131所高校(含清北复交) 👉参加DSE考试。香港15年义务教育,避免五五中考分流。只有4万名报考香港各高校,40%上港八大

0 阅读:279
希拉爱聊

希拉爱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