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一轮明月 农历八月,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亦或是“中秋”,而八月十五

锦书虽在生活 2024-09-17 23:55:50

又见一轮明月 农历八月,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亦或是“中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即为中秋佳节。 今天恰好中秋,又见一轮明月,我望着苏轼望过的明月,也朗声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月出皎(jiǎo)兮, 佼人僚(liáo)兮。 舒窈纠(yǎojiǎo)兮, 劳心悄(qiǎo)兮。 明月升起,月光皎洁,有一个美丽的女子,仪态万方,凌波微步,“我”思念向往,爱而不得,无限惆怅。 苏轼在《赤壁赋》里提到的这首《月出》诗出自《诗经》,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首次写月的歌谣 ,明月,美人,情思相融为一体,画面美,朦胧美,相思美,这种美好传唱了数千年,以至于后来的文人总有写月表达望月怀远的主题。 苏轼在赤壁之下,不只是诵“明月之诗”,他也和友人在月下乘船漫游大江,扣舷而歌: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意思是: 桂树和兰木做的船和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渺远深沉,我心中思念的美人,在天涯的另一方。” 这美人也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苏东坡乘船夜游赤壁,望月而歌,诵明月之诗,也是为遣怀,表达他豁达的宇宙观,超然自适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些感怀,都是一轮明月与浩淼的长江带来的启发。 月圆之夜,除了期盼圆满幸福,我们可以象苏轼那样,拥有一颗安然自处淡泊旷达的内心。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是永恒的,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明月皎皎,月圆心圆。

0 阅读:2
锦书虽在生活

锦书虽在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