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位网友一样,错误的认为“有票的时代绝对是人人平等”的,网络上到底有多少人? “有票的时代是人人平等的”有一个大的前提——所有人发到手的票证都是同种类同等数量的。显然,这位淡定风声网友,对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票证制度缺乏基本的了解。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得知,那时候的票证“谁也不多谁也不少”,不存在任何差别的? 或许,这位淡定风声网友,不知道从哪个没有出过井口的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但实际上,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票证制度,哪怕在同一个阶层的人当中,不同地区的人,得到的票证也是不尽相同的。 最明显的是,以粮票为例,那时候除了全国粮票,各省都有自己的粮票。全国粮票与各省的粮票不同——全国粮票包含一定量的食用油,各省的粮票没有而且,各省粮票当中,粗粮细粮的定义都不相同:南方省份大米是细粮,北方省份大米是粗粮,尽管北方省份根本没有大米。 再一个区别,产棉地区的农民,只有交了棉花才能得到布票,交的多得到的多,不交就没有。非产棉区却不是如此,每年的布票是定量的,发多少有多少。 第三个大的区别是,不同的群体得到的票证是不同的——按级别享受的粮油蛋奶票,品种不同量也不同。养猪地区的城镇户口发的是猪肉票,养羊的地区发的是羊肉票,穆斯林地区有一定数量的牛肉票。 再一个大的区别是,城市户籍人口不需要火柴票和食盐票(特殊时期除外),农村人口有火柴票和食盐票,但没有副食品票,尤其是食用油票。肉票是按向供销社交的猪的数量配发,不交就没有。 所以,哪里来的“所有人一样的票,人人平等没有差别”?农民自己养了鸡必须交给供销社,自己却没有鸡蛋票,当然很多票即使给了农民,农民自己也没钱买。 从这个意义上说,票证是为了保证城镇户籍人口生活必需品的最低供应量,不同级别的干部票的品种数量都不一样,农民很多票都没有,票证与公平和人人平等没有任何关系。
像这位网友一样,错误的认为“有票的时代绝对是人人平等”的,网络上到底有多少人?
孙正清源
2024-09-27 13:14:3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