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遗址印象 大河汤汤 不知奔涌了多少年 某一天 西辽河流域 追根溯源 是五千年前的文明发端 敬天礼地的祭坛 母祖惊世 宗庙女神如炬的慧眼 积石为冢的墓葬群遗址 精美的玉猪龙又是谁的陪伴 从磨骨成具到烧土成陶 你们的劳动和生活场景 也许艰辛也许热闹非凡 玉玦、玉壁、玉环、玉瑗 完美了无缺憾 数千年过去 你们的痕迹划过历史的天空 化作繁星点点 照耀着这片土地 于是就有了红山文化一员 加入这个民族文明的源头发端 后记: 在这里,能寻找到中华人文之祖,中华宗教之源,中华文明之源。 牛河梁,位于辽宁朝阳市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因忙牛河蜿蜒流过而得名。这里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遗址群,距今约5800年。 红山文化遗址群最早由日本和瑞典的考古学家发现,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梁思永先生是首位对红山文化遗址群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的学者。 经过几十年考古学家们的努力,我们在这里寻找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曙光 。 中华文明的坛、庙、冢文化都能在这里,追根溯源。 一、筑庙崇祖。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 “庙,尊先祖貌”,能看见先祖的容容貌。 女神庙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宗庙遗址。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祭祀祖先的宗庙,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形成,女神的形象出现,母祖惊世。 二、积石为冢,唯玉为葬 红山文化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特点,其中“唯玉为葬”则是最突出的特点:在其他各地的墓葬考古发现中,都是陶器、石器、青铜器和玉器一起随葬,唯独红山文化有只葬玉器而少有葬陶石器的现象。 古人以玉事神。 石器时代,玉最早是被巫用来通神的。《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巫要跟神沟通,中间要有一个媒介,就是玉。 砌石成墓,积石为冢。 牛河梁的积石冢就是五千年前的王陵。一冢多墓,唯玉为葬。 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 三、祭祀形式 坛祭是红山文化晚期阶段最重要的祭祀形式之一,墓地或墓区都是围绕不同层次的祭坛来规划的。 祭坛为祭祀天地而置。 坎祭,以祭祀坑为主体。 庙祭,女神庙就是祭祀的场所。 历史上,专门用于举办祭天典礼的祭坛被尊称为“圜丘”。 西周以后,在中国逐渐形成以“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为核心的祭祀制度。 故由周公所制定的“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瞏丘”的祭天制度为后来的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 寰丘一般三层,最上边一层是太阳在夏至这天运行的视域图(运行轨迹)。 中间这一层是太阳在春分、秋分,这天运行的视域图。 最底层是太阳,在冬至这一天运行的视域图。 也代表了天地人之道。 从磨骨成具到烧土成陶,礼玉开端,到敬天礼地祈福圣坛,敬拜母祖,在红山文化遗址群中,都能追根溯源。 我们看到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是满天星斗多元一体中重要的一员。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
牛河梁遗址印象 大河汤汤 不知奔涌了多少年 某一天 西辽河流域 追根溯源 是
锦书虽在生活
2024-10-04 21:00: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