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遍地是黄金”·“收粪生意”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10-08 12:25:46
在电影《新上海滩》里,刘德华所扮演的丁力初到上海,干的就是倒马桶的活。他的梦想是:“全上海的粪都归我们倒。”事实上,早在二十世纪初,在上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粪产业链”。
“粪产业链”由各路“粪霸”控制,他们将粪便清除、粪便出售、厕所管理权层层“发包”出去。在法租界,一位名为阿桂姐的女流氓自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后做了很多年的“粪霸”。他们拥有400辆粪车,这是他们所必需的固定资本。在承诺交付14,000元给法租界当局后,他们雇用数百名工人去租界内收粪。这项事务每个月利润总数大约力10,000—12,000元。阿桂姐是上海滩三大亨之一黄金荣的情妇,这层关系使她能够在法租界垄断该项业务。阿桂姐之流可以凭借诸如收粪这一类“污秽”的工作而发财致富,这无疑是对上海“遍地是黄金”的传奇作了有力的注解。
收粪是“末等生意,头等利息”,每月服务所得的报酬为两角。这还不包括每个月底人们付给“倒老爷”的小费,“倒老爷”是大家开玩笑给收粪工起的绰号。这个绰号反映了人们对于这位每天清晨出现在后门、满身臭味却又相当重要的人物复杂矛盾的感情。为了能够当上一名“倒老爷”,大约需要孝敬100元钱给“粪头”,由他决定是否雇用。一旦被批准成为收粪工,将得到一辆粪车,在指定的区域就有了收粪的权利。每月的薪水由老板支付,而更重要的收入是小费。只要收粪工不违反规矩,切记不能晚于早晨八时收粪和不得在未经许可的区域工作,那么他的工作将会是稳定的,一般不会受“粪头”换人的影响。事实上他甚至可以将这个位置传给他的儿孙。但是真正的利润属于老板。所有的满载的粪车推到十六铺、打浦桥、曹家渡及苏州河边的粪码头(当时上海有粪码头22座),在那里羼入同粪便几乎等量的水,然后以每车一元钱的价格卖给农民。在中国,粪便一直被视作最好的肥料。每天一早,农民们驾着船来到上海。小船运载着粪便驶往乡村,在那里农民正等着肥料,将之贮存于巨大的陶缸中,直到给农作物施肥的时候。上海的粪便尤其受欢迎,品质优良而且特别肥沃,这还要感谢上海人丰盛的饮食。
图一:法租界粪码头粪车等待卸货
图二:虹口港粪码头
图三:公共租界粪码头
图四:苏州河边粪码头
图五:定制的粪车
图六:法租界里的倒粪车
图七:倒老爷
0
阅读:2
shs
老早讲上海遍地黄金,诚不欺我
司马懿
收大粪、那时走过十六铺码头臭气熏天。现在好了、收大粪的没有了。利用管道建设、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巨大!
罔思
六十年代,据说广州有家人,花二十块钱买了香港一船大粪,里面捞到一只手表,还有一百港币(人民币三十块五毛)。
Freesia
阿桂姐是黄金荣姘头,不是老婆,黄的老婆是林桂生,这是她从黄金荣这里敲来的分手费,青帮十姐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