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重阳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让我们回望千年以前的重阳节。 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二人感情甚笃,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相思之苦,公元1103年重阳佳节,她于是写了这首《醉花阴》词寄给赵明诚。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意思是: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即便是饮酒赏菊,暗香盈袖,因思念而生的惆怅,让女词人愁情满怀,比黄花消瘦。 重阳节,有人相思,有人思乡怀亲,比如北宋王维。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17岁的王维,写这首七言绝句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在举目无亲的“异乡”,繁华热闹的长安城让王维更加的孤独寂寞。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了千年。 千年以后,20世纪初。 1929年的重阳节。36岁的革命家毛泽东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重阳抒怀,表达他宽广的胸襟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人生易老天难老”,重阳节时的“战地黄花分外香”。 秋风劲吹,不似春光胜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辽阔的江天洒下万里秋霜。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在吟唱重阳节,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篇章,但多是惆怅。 只有毛主席的这首词,气势如虹,对未来的革命斗争,充满了乐观与坚强。 又到重阳节,登高,朗诵古人的诗文,伟人的词章,欣赏这盛世十月的秋光。 注:网络图片,如侵立删
又到重阳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让
锦书虽在生活
2024-10-12 05:28: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