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郊游风气·吴淞口野餐看海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10-12 11:36:02
上海开埠以后,在旅沪西人生活观念的影响下,上海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兴起一股新的郊游风气,在三四十年代达到顶峰。
近代上海的郊游风气是在公共交通可达性基础上盛行的,基本可分为公交、轮渡、私人汽车和游轮等。郊野游当中,浦江游是最流行的一部分。当时的浦江游是到郊外的黄浦江畔,体验当中的野趣,主要有浦东高桥浦滨、宝山吴淞浦滨以及闵行浦滨。
例如1928年7月,会计师公会举行的郊游会,此次浦江游是乘坐水上汽艇驶往吴淞口,藉以纳凉。与传统的行会活动相比,此时更具现代性,游览者们携带各种冷食,以代晚餐,享受夜风习习、明月当空的郊外风情。在时人看来,以浦江游为核心的郊游是一种“高尚娱乐”。1930年《旅行杂志》刊登《上海人的消夏生活》,认为“吴淞海滨看海、纳凉、游泳,驾摩托车兜风是为良方”,并写道吴淞海滨因在夏天温度比上海要低六七度,汽车火车随时可通而为郊游好去处。”
吴淞口是黄浦江和长江合流之处,许多上海市区的市民坐着淞沪铁路前来,任江风轻拂,或临江而立,或凝眸远眺,感受烟水苍茫里的帆影笛声。
图一、二:1930年吴淞口
图三:1923年吴淞口日出
图四:1935年的长江口
图五:1923年的吴淞口
图六:1931年春初吴淞口野餐的游客
图七:1934年同济大学德籍教授在吴淞田间
图八:1922年中国公学游泳队在吴淞海塘边
图九:1928年在吴淞海塘边的游人
图十:1929年闻野鹤与友人同游海塘(朗静山摄)
图十一至十五:1933年海塘边游玩的吴淞时期同济大学学生
图十六:淞沪铁路吴淞车站
图十七:轮渡吴淞码头
图十八:宝山全境图(光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