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医生被曝光了!江苏南京,一位肿瘤医院的医生自掏腰包,为病人默默捐款14年,病人询问时,他就谎称这笔钱来自慈善项目。医生:希望通过传递爱心,构建更好的医患关系。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热点层出不穷。然而,总有一些故事,能够穿透喧嚣,直抵人心。席玮医生的故事,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十四年,他默默地为经济困难的病人垫付医药费,金额不大,却足以温暖人心。这背后,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医者仁心的默默坚守。 席玮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姐姐也投身医学事业。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席玮从小就接触到医学的方方面面。父母的言传身教,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价值观。父母经常将家里的物资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善行深深地印在了席玮的心里。耳濡目染之下,一颗善的种子,在席玮心中生根发芽。 凭借对医学的热爱和自身的努力,席玮顺利毕业并成为了一名医生。他很快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和强烈的责任心,迅速成长为主治医生,负责制定病人的治疗方案。他尤其关注癌症患者,深知癌症对于病人和家庭的沉重打击。 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力求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席玮逐渐意识到,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病,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癌症晚期病人,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药物治疗,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席玮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病人。 2005年,席玮遇到了一位身患癌症且经济困难的农村病人。这位病人孤身一人,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席玮第一次感受到,作为医生,除了治病救人,还有更重要的责任。他悄悄地为这位病人垫付了1000元住院费,并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是慈善项目资助的,以保护病人的自尊心。 这次经历,让席玮开启了长达十四年的“秘密行动”。此后,每年都会有3-4位经济困难的病人收到席玮的资助,金额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对于一个普通医生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席玮从未声张,默默地坚持着。 一个年近七十的农村大爷,衣衫单薄地来到医院检查,确诊需要住院治疗。大爷身上只有一万块钱,还是从村里借来的,担心不够医药费。席玮向大爷保证钱够用,让他安心住院。大爷的医药费很快花完,席玮再次以慈善机构的名义,承担了后续的费用。临近过年,大爷想回家,席玮又将原本准备买年货的五千元给了大爷,让他安心回家过年。 席玮深知,对于经济困难的病人来说,接受帮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他们有自己的自尊心,不愿意接受施舍。为了避免让病人感到尴尬和难堪,席玮总是用善意的谎言来掩盖自己的善举。他告诉病人,这些钱来自慈善机构或者医院的特殊项目,以此来保护病人的自尊。 席玮的妻子是一名护士,她非常支持丈夫的善行,并建议他用慈善机构的名义进行捐助,这样既能帮助病人,又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夫妻二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2019年,席玮的善举被医院意外发现,并被媒体报道。一时间,席玮的事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称赞他是“医生的楷模”,也有人质疑他作秀。网络上的声音褒贬不一,甚至有人恶意揣测他的动机。 然而,随着那些曾经被席玮帮助过的病人站出来为他发声,质疑的声音逐渐平息。这些病人讲述了席玮如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何用真诚和关爱给予他们希望。他们的讲述,真实而感人,有力地驳斥了那些质疑的声音。 席玮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医患关系的深刻反思。医患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理解、尊重和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席玮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就像一座桥梁,用自己的善举,连接起医患之间的心灵。 席玮的善举,不仅帮助了那些经济困难的病人,也为医患关系带来了一股暖流。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也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信息来源:北晚在线2019-04-08——江苏一医生为病人捐款14年,被发现时就 “谎称”是慈善捐助)
这个医生被曝光了!江苏南京,一位肿瘤医院的医生自掏腰包,为病人默默捐款14年,病
聊聊环宇事
2024-10-29 16:03:14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