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万达半价出售游艇制造商#“ “民营企业遭遇‘远洋捕捞’式执法现象”。所谓的“远洋捕捞”式执法,是指出于利益驱动,部分地区的公安机关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民营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做法。以下是关于这一现象的一些情况: 1. 产生背景: - 地方财政因素:一些地方财政紧张,而办案机关的罚没收入会上交地方财政,之后地方财政会根据情况以财政支出的形式返还。这使得部分地方执法机关为增加财政收入,对异地企业进行所谓的“执法”,将其作为一种获取收入的方式。 - 管辖权规定漏洞:现行的管辖权相关规定中,对犯罪地的解释较为宽泛,包括犯罪行为实施地、预备地、开始地、途径地、结束地等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地点,这为一些执法机关跨区域执法提供了可能,也容易被滥用成为“远洋捕捞”的借口。 2. 危害影响: - 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这种做法极大挫伤了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与创新活力,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例如有的企业因账户被冻结、资产被查封,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生产停摆、业务瘫痪,甚至上市计划被迫终止。 - 对营商环境的影响:破坏了营商环境的公平性和可预期性,让民营企业对执法环境产生担忧,影响了地区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 - 对执法公信力的影响:这种违法违规的执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执法机关与政府的公信力、权威性,一旦留下负面印象,短时间内很难消除。 3. 应对措施: - 制度层面:从长远来看,专家建议通过修改法律或者作出立法解释,将刑法中刑事案件的罚没所得统一上缴中央财政,切断地方财政和办案机关与所办案件之间的利益牵连。 - 执法规范层面:规范异地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异地行政执法协助制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管辖权进行执法,对跨省追捕等行为给予更加严格的限制。 - 监督问责层面:强化对执法行为的制度约束和监督问责,提升执法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职权滥用。
#外媒:万达半价出售游艇制造商#“ “民营企业遭遇‘远洋捕捞’式执法现象”。所谓
爱生活的自留
2024-11-01 21:32:53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