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为什么要向内求,是解决问题之方法

学习情感知识 2024-11-06 16:45:30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佛教终其向我们所要传达的智慧,就是让我们从一切经历和发生的事物上回归于我们的本心,向内寻求答案,安住自我。 《心经》所讲的观自在,遇事向内省察自我,看道德上有无缺失。古圣先贤早就知道外求是一条痛苦轮回的不归路,所以希望通过文字告诉我们要向内求,劝大家修心修德,注意自我行为。 反观现在,一遇到事,就习惯向外指责抱怨他人的过失。对自我的过患却视而不见,这是个人缺乏福报跟正见的表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的开头就想我们传递了如何解除苦厄的智慧。 每个人此生都有自己的剧本,你生在何处,又到什么样家庭,遇到谁,和谁结婚,经历什么样的事,无论你接受与否,本当如此。剧本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随时抽离出来,不去纠缠,只是内求;对境观心转念。你今生遇见谁都是你的课题而已,无非就是还债和讨债。若无相欠,又怎么会相见,这就是对因果最好的诠释。之前你欠下的,今生就有人来找你讨要,折磨你。反过来,他人欠你的,也要还,缘起还债,债完缘灭,生离死别,一切皆是如此。 从更加高维的角度看,就是一团能量,能量低的人感受到的是黑、灰,感召的必然是黑、灰类的经历和事件。为什么说,什么样的认知,心态决定了什么样的性格,行为,这就是能量。只有打开心,向内求,去修为自我,拔出内在的杂草,你才会慢慢的调整好自我的运势。杂草就是内耗的根源,一方面要清理,一方要学会施恩不求报,广结善缘,种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就是这个道理。简单,但又是非常难的课题,因为大部分人的能量是处在灰黑阶段,自然无法理解舍得的智慧。只有当你不再抱怨开始,才会向内求,才会慢慢的看到自我,让自己的能量越来越高。 外在发生的一切本无意义,是各种因缘和合的产物,是个人认知去给做了定义,是我们内在的匮乏以及自我意识和对外界事物的误解和偏见导致的自我的内耗。年少不经世事艰,怨天怨地了无缘,其实我们所有的经历就是考验我们对境的心态,不要向外攀缘,回头内观自己,方能生发智慧,获取幸福人生。 [赞R][喝奶茶R]关注蜉蝣人生不迷路,我写的《觉醒就是重生》共两部,让你洞察事物本质,获取人生智慧。进群或主页购物车内获取!

0 阅读:0
学习情感知识

学习情感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