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村子里见过一个奇人,此人说话不囫囵,因此木讷少言,但却有一手给死人写“路引”的绝技,下笔与平时判若两人,神情严肃,文采风流。 他叫三斤半,据说是因为出生时仅有三斤半,因此落下这么个名字,被人叫了半辈子。 三斤半打小说话晚,学会说话后人们发现他又说不囫囵,其实就是有点结巴。 可能是因为说话费劲,所以他很少跟人交流,能不说话就尽量不说话。问题是,这样就显得跟旁人格格不入,渐渐地,村里人都认为他脑子多少有点问题。 他家里条件不好,又说不了囫囵话,加上爹又去得早,还落下个脑子有问题的名声,这对于他娶媳妇是很大阻碍,一直没能成功,家里就他跟娘两个人相依为命。 三斤半仅仅上过三年学,离奇的是,竟能写一手漂亮“路引”。 路引是个啥玩意儿呢?就是人去世后,三天烧马时,需要有一篇古义盎然的介绍文,说去世人的生平,以及一些虚幻莫名的客气话,也叫送路。 这东西一般人可写不成,他却下笔如有神,写时神情肃穆,文采惊人,尽显风流。而且给每个人写得还各有不同,让人惊诧之余又浮想联翩。 问题是,他只能写这种东西,也可能是只写这种东西。大家怎么也想不明白,没人教他,他话也说不囫囵,怎么就会写这种东西? 猜来猜去,有人觉得教三斤半写路引的不是人,于是,他就更显得神神叨叨,与众不同。 那年夏天,村里出现了一个讨饭的,身上难闻,头发很长,难辨面目,而且见到小孩就作势要打。 大家虽然给了吃食,心里却害怕他真打人,遂让三斤半把此人带出村,其实就是赶走。 三斤半照办,带着那个人出了村,回来后大家询问,是不是把人带走了?会不会再回来? 他只是笑着摇头,并不说话,意思却表达清楚了,那个人不会再回来。 从那天开始,人们经常看见三斤半拿着馒头往村西走,大家并不是太在意,反正三斤半平时就跟常人不同,谁也没觉得有问题。 等过了大概一个多月,有人惊骇发现村西的废旧水闸里有个人,就是之前的那个讨饭人。 三斤半并没有把人赶走,反而让其住在了废弃水闸里,也不知道他如何说服了此人,每天送吃的,养了一个多月。 大家有些愤怒,此人底细完全陌生,而且还挺凶,你三斤半为什么要养着?万一他突然跑村里行凶怎么办?你三斤半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三斤半并不争辩,默默回家,求着娘蒸了两锅馒头,装在个大口袋里交给那个讨饭人,并且还送出去很远。 大家都觉得三斤半是个不折不扣的憨子,除了找他写路引,平时尽量不接触,他不以为意,别人来找写路引,还是会随叫随到。 后来有媒婆给三斤半说了女人,人家男人在路上出了车祸,有一个孩子。 假如三斤半愿意,对方可得把孩子带来。 这其实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三斤半并不反对,他娘更是慌得忙不迭答应。 眼看一场好事要成,女的突然又提了个要求,她只跟三斤半过,老娘得搬出去住,住在哪里她可不管。 实际上就是要三斤半娘另过,她和三斤半带着孩子过。 三斤半一听可不愿意了。 急得他娘和村里人都一跳多高,就他这种条件,遇到个愿意嫁的容易吗?有什么资格不愿意? 三斤半对此不以为然,安安静静跟女人说了几句话,当时围观的人可不少,虽然他话说不太囫囵,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 三斤半主要意思有两点,你再找男人,知道带着孩子,也就是你心疼孩子,我咋就不能心疼俺娘? 然后,他是娘拉扯长大,眼看娘一天天老了,他要是撒手不管,那还能叫个人吗?羔羊跪乳尚知母恩,他不能不如一只畜牲。 三斤半说完回家,大家都愣在了当场,女人呆呆想了半天,最终愤然离去。 这是三斤半离成家最近的一次,放弃后,他再没有这种机会。 他并没有觉得可惜,也没有出去打过工,整天在家里忙活,不好过,也饿不着,唯一的好处是守家在地,能照顾日渐衰老的娘。 三斤半每天晚上都给娘洗脚,娘坐在床头,他坐在小板凳上,动作温柔。 脚指甲这些也都是四斤剪,有不少人串门都看到过,那时候的三斤半神情虔诚,认认真真。 2001年,三斤半娘去世。 临出门那天,三斤半直挺挺跪在灵前,沉默许久后弯腰磕头。 嗵!嗵!嗵!三下后,三斤半额头上见了血,接着眼泪就扑啦啦往下掉,但是他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就只是看着再不能动的娘流泪,大家都觉得他是想说说不出来。 所以,三斤半哭着,村里人都感觉可笑。 往地里走,三斤半磕头拦灵,每一次停下,地面就被他磕得咚咚响,但还是一句话都不说,就是个磕头流泪。 一路到了地里,三斤半跪在坑前,慢慢把脑袋磕在地上,头不抬,悲切出声,竟然半点也不结巴。 “娘养儿几十年,儿却没能孝敬够,娘你咋就走了?昨晚儿想了一夜,觉得这是好事,娘再不用受苦了,再不用听见别人说儿闲话时难过了,再不用背着生出个憨子的名声了,我苦命的娘啊,来生再世,三斤半还当你儿子!” 三斤半说完抬头,眼里已经没泪,看着娘缓缓被放进坑里,他脸上竟有了笑容。 三斤半笑了,村里人都哭了! 三年孝满,三斤半离家,至今未归。
我以前在村子里见过一个奇人,此人说话不囫囵,因此木讷少言,但却有一手给死人写“路
欣德看三
2024-12-14 12:52: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