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一瞥 到了史家胡同,才知道这条胡同建于元代,后因因史可法而得名。 我们对史可法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高中语文教材一篇课文《梅花岭记》。 “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1644年,清军大举南下。史可法奉命督扬州,次年四月,清和硕豫亲王多铎亲自率兵攻打扬州城,城破之前,史公知道局势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对他们说: 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 这种民族气节与大义永远载入史册,光耀千古。 和硕豫亲王多铎,是多尔衮的同母弟,劝降不成,杀害了史可法。 于是有了这史上惨无人道的“扬州十日”。 顺治六年(1649),多铎染天花死亡,造孽深重老天收。 一条幽深的巷子,就像一部史书,无声地承载着历史的波澜壮阔。 当然,也像一幅立体的图画,展现这盛世的宁静与昌盛。
史家胡同一瞥 到了史家胡同,才知道这条胡同建于元代,后因因史可法而得名。
锦书虽在生活
2025-02-04 17:43:32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