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账本》 一、木香岁月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的双手总是带着木头的香气。他是村里有名的木匠,那双手仿佛有魔法,几块普通的木板在他手中敲敲打打,就能变成精美的家具。小时候,我最喜欢坐在他工作的小作坊里,看他专注地雕刻着花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木屑上,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清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父亲的木匠生意还算不错。村里谁家要打个衣柜、做张桌子,都会来找他。他做的家具结实又好看,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的手艺。那时候,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一家人过得也挺开心。父亲总是笑着说:“这木头啊,就像土地一样,只要你用心,它就能给你好东西。” 二、瓦工的挑战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南方机器流水线上生产的家具开始涌入北方,新式家具好看又时兴,老木工活儿越来越难做了。父亲的木匠生意渐渐冷清。看着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少,父亲决定转行做瓦工。他和一个干过瓦工的大爷爷带着村里几个年轻人,组成了一支小建筑队,给人盖起了房子。 起初,生意还不错。父亲的认真和手艺让他们的建筑队小有名气。他们盖的房子质量好,价格公道,很多村民都愿意找他们。但好景不长,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的队伍规模小,资金有限,慢慢地就干不下去了。父亲无奈地说:“这建筑行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脉,真是难啊。” 三、小商店的生计 挣了一笔钱后,父亲决定盖新房。新房盖好后,他又开了个小商店。那时候,小商店成了我们家的经济支柱。母亲在店里帮忙,父亲也常常守在店里,和来买东西的乡亲们唠唠家常。虽然收入不多,但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四、三叔的“机会” 就在这时,三叔出现了。三叔是个头脑灵活的人,当时他在镇上当镇长的二叔的支持下,干起了大建筑队。他找到父亲说:“哥,你有经验,来帮我带建筑队吧。咱们一起干,肯定能挣大钱。”父亲犹豫了一下,但为了家里的生计,也是为了帮三叔还是答应了。一开始,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父亲带着队伍,盖了一栋又一栋房子。他的认真和负责让建筑队的口碑越来越好。但慢慢地,问题出现了。三叔开始拖欠农民工工资,连父亲的工资也不给了。父亲急得团团转,他也要养家糊口啊。他多次找三叔要钱,但三叔总是推脱。最后,父亲无奈地辞职了,但还被欠了2万元工资。 五、三十年的等待 这2万元,成了父亲心里的一块石头。他常常叹气,但也不再去想这件事。我们家又回到了小商店的生计,日子虽然清贫,但也安稳。父亲的头发渐渐白了,但他依然乐观。他常说:“日子还得过,不能被这点事儿打扰了。”三十年过去了,我们都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直到有一天,三叔突然来到我们家,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他满脸愧疚地说:“哥,这些年来,我一直想着还你那2万元。我知道我错了,不该拖欠你的工资。”父亲接过信封,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淡淡地说:“算了,都过去这么多年了。” 六、父亲的抉择 我看着父亲,心里五味杂陈。这2万元对我们家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父亲却选择了原谅。他把钱还给了我,说:“孩子,这笔钱你拿着,好好过日子。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人不能总是记着仇恨。” 我拿着那2万元,心里充满了敬佩。父亲用他的善良和宽容,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我知道,这不仅仅是2万元,这是父亲的尊严,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七、新的开始 后来,我用这笔钱开了个小店,生意还不错。父亲偶尔还会来帮我,他总是笑着说:“这日子,就像木头一样,有磕磕碰碰,但只要用心,就能过得好。” 父亲的故事,就像一本厚厚的书,记录着他的汗水、他的努力和他对生活的热爱。虽然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他用他的双手和善良,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而我,也会像他一样,用心去生活,去爱这个世界。
《父亲的账本》 一、木香岁月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的双手总是带着木头的香气。他
半雪谈趣
2025-02-07 07:29: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