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等教育也不平等,美国不平等根深蒂固
谷梦评文学
2025-03-03 15:14:02
在美国,不平等问题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可是在过往,我们关注的都是种族不平等和身份不平等等现有认知延续,却鲜有人关注即使在相同的背景之下,这样的不平等也依然是根深蒂固的,依然是无可撼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
马修·拉法洛,社会学家,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社会分层和数字技术,而他现在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走进美国三所中学,而这三所中学都是依托着高科技,都引入了最为先进的数字技术,从这样的一个方面来说,它们的起点其实极为接近
.
但因为这三个学校所招收的学生身份完全不同,一所招收的是美国白人精英群体的孩子,一所面向于亚裔中产阶级,而另一所则是招收着拉丁裔工人阶级。作者对于他们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跟踪梳理,为我们得出了他们依然处于不平等之中的结论,更是创作了这样一本专著《数字鸿沟:科技时代美国学校如何制造不平等》,为我们详细阐释着他的这一调查过程以及得出相关结论的细节
.
在这本书中,作者带我们详细了解了这三所学校教学的细节,比如它们都使用移动设备完成教学,比如学校都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移动设备之中的娱乐活动进行着规训,可是在具体的细节之中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就是不平等的根源
.
书中列举了一个细节,就是对于《我的世界》这样一个游戏的规训。不同学校老师出于自己的认知,出于对于他们所教授孩子未来即将从事工作的认知,得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
精英学校的老师认为这个游戏之中的细节能够致力于孩子在建筑等等方面有所成长,所以这一游戏其实是能够给孩子带来能力提升的;而对于亚裔中产阶级来说,他们认为游戏完全无用,它们都是垃圾,会被孩子滥用,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拉美裔工人阶级则采取了更加放任的姿态,毕竟他们培养出来孩子的目标同样是工人阶级
.
这只是这三所学校对于不同孩子教学所呈现出来的一个细节,可就是在这样的细节之中我们也看到了面对不同出身孩子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而这些选择恰恰就为未来的不平等埋下了根源,可见同样教育硬件的条件下,面对不同群体,处于不同教育目的,最终的教育归宿也必然千差万别
.
这三所学校的教学活动之中,同样会有着其他一系列行为延续着它们未来的不平等的。而这样的一种认知必然会对于我们当下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认识到了看似平等的表面却也会因为理念的差异造成的不平等,而理念的差异现在依然根深蒂固,这样的结论当然值得更多的人重视和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