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同治年间,有个翰林得了个实缺,在外省当了几年县官,挣了点钱后,仕途也没有进步

张伟强 2025-03-06 14:12:47

晚清同治年间,有个翰林得了个实缺,在外省当了几年县官,挣了点钱后,仕途也没有进步空间了 ,便回了老家会稽。

翰林的家族在当地算是望族,对一下代的教育就特别重视。翰林自己当年30岁不到就中了进士,可是儿子30大几了,依旧是个秀才。

话说到了光绪年间了,儿子依旧没能考中举人。这年浙省会考又开始了,一帮学生家长讨论考试的事。

有懂行情的,悄悄找来了门子,直接伸出了一个手指头。有人惊讶道:“总不能是一百两,是一千两?”

结果对方投来鄙夷的神色:“老爷们开什么玩笑?一万两一个举人算是便宜的。”

当地物价极为便宜,十文铜钱就能买2斤大米,一两银子民间实际能换到1700文铜钱,这一万两银子能买340万斤大米,能把会稽城里的河埠全部堆满,都放不下。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却又得知今年浙省会试主考官,竟然是翰林在国子监时的同学。

虽说后来各自奔向不同工作岗位,多年未联系了,但同窗之谊是经得起岁月洗礼的。毕竟有这层关系总比没关系好办事。

大家都觉得一万两银子太多,商议来商议去,于是决定由五六家乡绅,共计凑银一万两,并换成了整银票,委托翰林写了一封信给他主考官同窗。

信里把各家参考子弟的姓甚名谁写得清楚。考卷糊名也不怕,约定在卷子某某行不同位置上,写上某个生僻字,比如茴香豆的茴的四种写法。这就搞的跟银票上的密码一样,主考官看到某个字后,立马心领神会,这便是某某考生的卷子。

信早已写好,就等银票一到位,便万事俱备了。翰林是有心理压力的,毕竟一份钱办六份事,自己真有这么大面子吗?实在不好说。

翰林毕竟是当过官的,不好贸然去找自己同窗。万一办不成,没有转圜余地,所以叫来自己的贴身仆人。交代完毕后,特意嘱咐:“信里面有张一万两的银票,你可别差池了。”仆人拍着胸脯说:“老爷,我办事你放心。”

主考官刚从京城到浙省,舟楫劳顿,便听说同窗派人来了,也非常开心。主考官大人接到信后,心领神会,便打发仆人离开了。

按说信送到了,事办完了,仆人就应该立马回去复命了。可是当主考官和副考官等同僚聊了半天后,一转头看到那个仆人还站在那里,便十分纳闷:“你还有什么事吗?怎么还没走?”

仆人结结巴巴地说:“大人,你能不能写个收据给我,说收到了一万两银票。”

开了天眼了,送礼的要收据。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在场所有人顿时把目光都投向了主考官,眼神都变得诡异起来。主考官急了:“什么一万两银票?你把话说清楚。”

仆人显然吓住了,继续结结巴巴地说:“信封里有张一万两的银票。你得给我写个收据,不然我没法向老爷证明我送到了。”

话到这份上,主考官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浑身虚汗直冒。此刻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会有这么个坑爹的同窗?

于是只能当着众人的面拆开信件以证清白。结果信件里果然有一张一万两的银票,而翰林那封信的内容,更是成了如山铁证。

要知道科举舞弊,那是杀头的大罪,而且贿赂金额如此巨大。主考官立马喊来差役把那个仆人给绑了。

在家等结果的翰林没等回仆人,却等来了按名单来抓人的官府的差役。结果翰林的儿子被抓走了。翰林吓坏了,独自跑到有洋人庇护的上海租界。

翰林这事做得多少有点不靠谱,翰林就这么莫名其妙成为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舞弊案的主角。

但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以及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又跑回来主动投案自首,想换回儿子。结果不但儿子没放出来,自己也被关了进去。

索性的是,这案子牵扯的不只是翰林父子俩,其他乡绅也是各种找关系。最终刑部以舞弊未遂,并有自首情节给父子俩拟了个徒刑,也就是流放新疆。

但结果就算翰林父子俩倒霉,案子到了光绪那。光绪知道翰林搞舞弊,这事多少说不过去,于是改成了斩监候,等着秋决。

为了救翰林父子俩,家里可谓不惜血本。每年秋决,光绪和老佛爷勾绝犯人时,拿了银子的太监会刻意把犯人名字挪到后面。只要钱使得足,每年都勾不到他俩。

翰林的儿子后来因病保外就医,提前回到家中,成了药罐子,最终英年早逝。直到1905年,清庭废除了科举考试,科举尚不存在了,那么科举舞弊的事也无从谈起了。翰林这才被放回家去,发现儿子已经病故了,家道也就此中落了,二十多万两的家底已经空空如也了。没几年,翰林也病故了。

翰林外放当县官这纯属被贬官!哪个进士好不容易考中了庶吉士当了翰林放着光面前途不走,还会跑去当县官,那都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才走的路线。

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0 阅读:22266

评论列表

论语

论语

82
2025-03-06 14:53

鲁迅先生的爷爷

静以修身 回复 03-12 12:38
他爷爷三甲吊车尾,不过毕竟是考上了

收购熊猫

收购熊猫

71
2025-03-06 22:47

这个仆人确定不是仇家派来的卧底?[横脸笑]

145088

145088

56
2025-03-07 00:02

鲁迅的爷爷,送信的仆人并不是他的贴身仆人,而是找别人家的,可能是怕留下证据,吩咐的是送了就走,信里有暗号对方自然明白。结果这仆人不懂这些,又太多嘴

千百度 回复 03-11 11:10
所以办事都要找对人,聪明伶俐的才好,

用户16xxx58 回复 千百度 03-18 17:02
没交代好。下人不定懂

老胡

老胡

46
2025-03-07 04:22

一万两银子的大事会派这么个榆木疙瘩去办事,侮辱我们的智商吗?

鱼1

鱼1

29
2025-03-06 22:27

世上的事情太复杂,你只有懂得门路,且找对了人,才能把事办好,不然就是瞎折腾、赔了夫人又折兵。以前老家有个亲戚,儿子犯事被抓走后,他什么都不懂,又病急乱投医,不知从哪里找了一个律师,人家向他开口说要多少万,就保证他儿子能放出来,他就给钱了,没多久他儿子果然被放出来了——后来才知,就算他不给律师钱,他儿子也照样会被放出来,因为没达到刑案的标准,律师就是欺负他不懂法律法规,趁机狠吃他一口。

沧海ぃ难觅

沧海ぃ难觅

25
2025-03-07 11:18

看来大家都不太了解绍兴周家在绍兴师爷中的江湖地位,也不太清楚他在舞弊案中提携了哪8位周家子弟

昨昔遗老

昨昔遗老

23
2025-03-07 05:41

王仁堪:浙江科举舞弊案抓了鲁迅的祖父。丹阳教案保下了金庸祖父

普通人

普通人

16
2025-03-07 15:30

周福清是三甲,三甲不可能点翰林,都是外放,所以小编不懂装懂,乱说一气。

等一个晴天 回复 03-16 12:39
二甲靠后 不是三甲

普通人 回复 等一个晴天 03-16 13:34
三甲第十五名。

把酒醉清风

把酒醉清风

15
2025-03-16 10:18

别说进士,就是状元。清一百多状元里,70%以上的状元都做不到正5品以上的官。

用户17xxx88

用户17xxx88

14
2025-03-07 09:53

周树人家里的事

三石老范

三石老范

14
2025-03-09 22:04

我外公的爷爷是清末的进士,辛亥革命时他已经做到了巡抚,清朝特别是晚清时翰林不大可能是同进士出身的人能做的,除非是家里有高级官员,一般进士进翰林院做3到5年,外放起步是州同知,做3年左右的副职根据吏部考核优秀才能做到5品的知府的,如果是1900年以后,清朝对南方各省控制能力减弱,已不能完全控制官员任命后,为了能外放有实缺,个别的才会从知县起步的,比例非常小

性感袈裟 回复 03-12 07:26
湘军淮军系多少人连个秀才都不是靠军功当上地方官的

把酒醉清风 回复 03-15 20:54
想屁吃,清末大部分进士要排队很久,有的排到死都安排不了实缺。

db

db

13
2025-03-06 15:16

陶朱公的大儿子也一样

神猪 回复 03-16 21:27
他那是舍不得花出去的钱,想要回来,不是要收据。以为楚王大赦没他的功劳,钱花的冤了。

用户94xxx31

用户94xxx31

13
2025-03-14 07:52

这翰林是鲁迅的爷爷,秀才是鲁迅爸爸。事情发生时鲁迅12、3岁了,本来周家也算小康以上,自从家道中落!小编是不是这样?参见鲁迅文集序。

用户68xxx20

用户68xxx20

11
2025-03-10 10:05

这是晚清,僧多粥少,等十几年都不一定有缺。加上老妖婆大肆卖官鬻爵,官职都明码标价了。

等一个晴天 回复 03-16 12:41
都不用到晚清 到乾隆朝都得候补好多年 到了晚清还有候补知县饿死的

给点阳光我就灿烂

给点阳光我就灿烂

10
2025-03-08 08:36

活该!这么大的事竟然派个仆人去办,同窗来了尽尽地主之谊又咋滴了?明明可以当面说的事非要绕那么多弯子,你不死谁死。[得瑟]

JM448000 回复 03-09 17:37
一省主考官,得回避!还什么接风洗尘...怕完蛋得不快!

马虎 回复 03-14 06:42
得回避,为了避嫌,还是同族其他乡绅的下人,怕下人卷了银票跑路,还专门找了个老实人,老实人办这种事。。。[滑稽笑]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8
2025-03-18 16:05

这个这个翰林有孙子,叫周樟寿,后来改名叫周树人,还有个笔名叫鲁迅😂

喂,是你

喂,是你

5
2025-03-08 06:01

鲁迅的爷爷鲁豫有约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5
2025-03-09 01:29

一看就是编的根据鲁迅家编的

用户13xxx44

用户13xxx44

5
2025-03-12 01:04

鲁迅他们家的事吧?

永远不要相信

永远不要相信

4
2025-03-11 08:45

知府和知县中间差了好大一截

zhanghegang

zhanghegang

4
2025-03-13 21:11

这是真的啊!本人在南京参观科举展览会上见到介绍。

用户12xxx85

用户12xxx85

4
2025-03-13 20:34

鲁迅的爷爷

翦翦风

翦翦风

4
2025-03-14 08:42

周家,周树人

用户10xxx53

用户10xxx53

3
2025-03-11 10:03

鲁迅家就是这么败的

朱雀

朱雀

3
2025-03-13 21:20

他爷爷养了个傻缺仆人,[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新荷幽香

新荷幽香

3
2025-03-13 22:41

这是说鲁迅先生他家的事情吗?

以后再说

以后再说

3
2025-03-14 09:33

周树人祖上

特别白2020

特别白2020

2
2025-03-11 11:59

这就是鲁迅一家的故事,唉,愚蠢!

厌恶说假话

厌恶说假话

2
2025-03-14 10:26

你知道十万银是什么钱吗?养廉银!不是知府大人私人财产,是办公经费。

我是谁

我是谁

2
2025-03-16 08:22

鲁迅:你讲周树人的家事关我鲁迅什么事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2
2025-03-15 22:42

你就明说好了!这就是鲁迅的祖父罢了。也没什么关系。

大老杆

大老杆

1
2025-03-13 13:55

做任何事都是为了吃饭,差不多就行哦

厌恶说假话

厌恶说假话

1
2025-03-14 10:25

就是写的鲁迅的祖父案例吧

绿竹青青

绿竹青青

1
2025-03-16 12:05

鲁迅家的丑事。

shenhm9797

shenhm9797

1
2025-03-07 19:07

智囊全集《范蠡》篇

用户13xxx95

用户13xxx95

2025-03-14 12:53

这个就是鲁迅的祖上做的事。。。

张伟强

张伟强

张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