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那会儿,四川有个小手艺人,是个打银器的小银匠,他看上了一个唱歌的姑娘。这姑娘十八岁,长得那叫一个美,眼睛亮亮的,牙齿白白的,皮肤像奶油蛋糕一样滑。她唱歌可好听了,跟百灵鸟似的,小银匠一听就迷上了。小银匠为了追求她,可没少花钱,去了好几次捧场,最后俩人就好上了。
小银匠冲动之下,把家里的店铺都卖了,凑够钱给姑娘赎身,然后娶回了家。可婚后日子就难过了,钱花光了,邻居们还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
小两口实在待不下去了,就商量着去京城汴梁闯闯。京城热闹,小银匠的手艺能派上用场,而且到了那儿谁也不认识他们,耳根子能清净点。
俩人从四川出发,路上遇上个和尚,就一起走了十天。分手的时候,和尚还给了他们一笔钱,又给他们算了一卦,说:“一到京城就能见到富贵,不过要先冷落十年才能上朝堂。”小银匠想听详细点,和尚却说啥天机不可泄露。
到了汴梁,一看那热闹劲儿,茶楼、酒馆、作坊到处都是,俩人心里那个高兴啊,打算就在这儿安家了。
可高兴了没几天,就愁上了。小银匠想开个银器店,一问才知道,京城的店面贵得吓人,他们连最小的都租不起。小银匠没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姑娘说:“京城人多,穿得都好,我去街头唱歌,你负责看着场子收钱,说不定能攒够开店的钱。”
于是,姑娘就拿着摇鼓去街头卖唱了,唱得那个好啊,大家都停下来听。小银匠就端着盘子收赏钱,几天下来赚了不少。俩人一合计,照这么干,半年就能开店了。
有一天唱完,来了个穿着华丽的公子,放下一锭银子就走了。第二天又来,放了两锭。第三天没见人,却有个差人来说,公子在对面茶楼等他们。
俩人去了茶楼,一见那公子,赶紧道谢。公子说自己叫张耆,喜欢听曲,给钱是小事,还问他们哪儿人、啥时候来京城、以后打算干啥。俩人一一回答。
张耆听完,拿出一百锭银子摆在面前,说他想买下姑娘,但不强买强卖,觉得钱少还可以商量。说完留下地址就走了。俩人看着银子,愣了好一会儿。
守着这些银子,俩人一夜没睡。这些钱够开好几家店了,但要是不同意,就得退回去;要是同意了,夫妻就得分开。
商量了一夜,天亮时姑娘说:“你去张耆家,告诉他再加一百锭,他同意你就把我送过去。你在汴梁好好做生意,再娶个媳妇,以后互相照应。”
小银匠咬咬牙,就这么定了。他找到张耆家,说明来意,张耆立刻让人取钱备车。
姑娘到了张耆家,几个丫鬟给她洗澡换衣服,打扮得更美了。张耆来说,他家主人赵德昌二十一,比姑娘大一岁,也喜欢听曲,要带她去见见。如果赵德昌喜欢听她唱歌,她就留下;要是不喜欢,再接回来,吃穿用度都不会亏待她。
姑娘见了赵德昌,俩人一对眼,就没张耆啥事了。从此赵德昌和姑娘天天在一起,感情好得不得了。不到一个月,赵德昌就瘦了好多。这事儿传到他爹那儿,他爹让赵德昌把姑娘赶走。
赵德昌不敢不听,就把姑娘送到张耆家,俩人还是偷偷见面。后来赵德昌不方便来了,姑娘就在张耆家看书,一看看了十年。
赵德昌家里排行老三,他大哥因为家事不顺放火烧屋疯了,二哥又死了,他爹就让他继承家业。二十七岁那年,他爹立他为太子,改名赵恒。二十九岁即位,就是宋真宗。
那姑娘就是刘娥,三十四岁被封为四品美人。因为她从小父母双亡,宋真宗同意她认前夫小银匠为哥,小银匠也改姓刘,后来还当了大官。
张耆也被升了官,封了邓国公、徐国公。刘娥四十四岁借别人的肚子生了儿子,成了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宋真宗死后,刘娥穿着皇帝的衣服,管着朝廷大事,实际上就是没登基的女皇帝。
那个资助过他们的和尚也被找到了,刘娥让人给他修了座大寺院。刘娥借腹生子的事儿,后来还被编成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实是宋真宗为了让刘娥当皇后,把他和宫女生的孩子给了刘娥,那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刘娥虽然是唱歌的出身,但特别有经济头脑,她在成都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比欧洲早了六百多年呢。
有一次,刘娥跟大臣们说,要赏他们的亲戚朋友,让每人写份名单上来。大臣们一听,高兴坏了,都交了长长的名单。
刘娥把名单做成了图谱,挂在房里。任命官员时,先对照图谱,图谱上的名字一律不用。
据说,刘娥还想学武则天呢,前夫小银匠劝她别学,说她要是学了,自己就得像武三思一样被砍死。刘娥担心连累前夫一家,就放弃了。
这真是,沉下心来等十年,一朝就上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