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军在二战苏德战场上的几乎所有战役里,伤亡都大于德国, 却能取得胜利?
苏联在二战中能赢,最关键的优势就是它的战略纵深。从边境到莫斯科有2000多公里,这么长的距离让德军每前进一步,补给线就得拉长一步。到后期,德军连运输马匹都不够用了,坦克没油只能停在路边。
正是靠着这个优势,苏联得以实施他们的车轮战术。德军一个师被打残了就真残了,但苏联这边不一样,倒下一个师后面马上就补上一个。
就拿1941年来说,德军闪击波罗的海三国时,苏联确实损失惨重,可等德军好不容易推进到基辅时,发现对面又是一支生力军。这种不计代价的轮换打法,直接让德军引以为傲的闪电战失去了优势。
更要命的是,苏联把工业基地都转移到了乌拉尔山后面,德国飞机想炸都炸不到。这些工厂24小时不停产,就是拼命造坦克、造飞机。
光是1942年,苏联就生产了2.5万辆坦克,而德国全年才7000多辆。虽说德军的装备质量更好,但在苏联的数量优势面前也只能认栽。就像朱可夫说的:质量再好,也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行。
而且苏联打的是真正的总体战,从工人到农民,全民都投入战争。工厂不停产,农民把粮食全上交,就连被德军占领区的游击队也在不断骚扰德军后方。德国人面对的不是一支军队,而是整个国家的抵抗。这种全民战争的威力,远超德军的预期。
当然,这种以人命换胜利的打法代价太大了。仅军队死亡就超过1100万,平民死亡更是无法统计。但在那种你死我活的战争中,苏联除了这样打,还真没有别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人们说,二战是用俄国人的血,美国人的钢铁,英国人的时间赢下来的。
taoyang316
苏德战争,元首几乎干掉了苏联10后到30前这整整一代共产主义的忠实信徒,导致00后的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集体去世后,草率的找了一个40后生在前苏联、却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直接导致前苏联解体。所以说世事难测,当我们看到希特勒兵败自杀、斯大林弹冠相庆的时候,到底谁输谁赢了呢?
银砖
看一下美国在二战的时候给了苏联多少援助。
我是泡泡
人多呗,比如A1000打B200,A死500,还剩500呢,B死150,比A损失小,但是只剩50了…剩下的就是十打一了…
用户39xxx78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样的战争就是地狱!
用户10xxx52
苏联的优势是人多、钢多、木材多等,用人海战术是因为精良武器稀缺,士兵不缺,德国相反
闲来无事
苏联不投降没有任何国家或势力能令其灭国。中国抗日战争损失人口三千多万,其中大多数是被屠杀的平民。军民损失比大约1:5。苏联是实打实的损失了一千万军队。军民损失比1:2.5。真一代人打没了
二哥 回复 闲来无事 03-20 15:01
军人死亡200多万。军民一共死亡1800万。所以是超过1:5
闲来无事 回复 03-20 12:55
这看怎么理解军队,很多反抗虽然有武器但无组织。比如冀东大起义,十万人。但有多少能称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