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提问】最近竹笋又成了热门话题?医生再三提醒吃笋要注意五点,到底怎么回事? 我邻居张阿姨今年62岁,上周一口气吃了半盘油焖笋,结果半夜胃痛得直冒冷汗,送到医院才发现胃黏膜被刮伤了。 医生说她本来就有胃溃疡,竹笋里的粗纤维把伤口磨得更严重了。这可把我吓坏了,竹笋不是养生好菜吗? 怎么吃出毛病来了? 【医生回答】竹笋确实是营养丰富的食材,每100克含有2.6克蛋白质和1.8克膳食纤维,钙、磷、钾等矿物质含量比大白菜高出一倍。 但数据显示,每年春季医院接诊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约15%与过量食用竹笋有关。 这主要因为竹笋含有大量粗纤维和草酸,前者可能划伤消化道黏膜,后者则会阻碍钙、锌吸收,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引发结石。 首先要注意食用量。 健康人群每日建议摄入不超过200克鲜笋,相当于成年人手掌大小的一块。 消化功能较弱的中老年人群更要减半,尤其是有胃溃疡、肠炎病史的,吃笋前最好咨询医生。 去年某三甲医院就接诊过肝硬化患者因食用竹笋导致食道静脉破裂的案例。 其次要重视预处理。新鲜竹笋含有氰甙和草酸,这两种物质在沸水中煮15分钟可去除90%以上。 具体操作是:剥壳后纵向切开,冷水下锅,水沸后转小火继续煮10分钟,再用清水浸泡2小时。 这样处理后的竹笋不仅更安全,涩味也会明显减少。 特殊人群要格外警惕。 除了已知的胃病患者,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缺钙人群和14岁以下儿童都不宜多吃。 竹笋中的草酸钙可能加重结石症状,而儿童每公斤体重摄入超过3克竹笋,就会影响骨骼发育。 孕妇虽然可以适量食用,但孕晚期出现水肿时要避免,因为竹笋的高钾含量可能加重水钠潴留。 在烹饪方式上,建议与肉类搭配。研究发现,竹笋中的谷氨酸和肉类中的肌苷酸会产生鲜味叠加效应,既能提升口感,又能促进蛋白质吸收。 但要注意避免与豆制品同煮,豆腐里的钙质容易与竹笋中的草酸结合形成难以消化的物质。 最后提醒保存要点。 未处理的鲜笋在室温下6小时就会开始纤维化,正确方法是带壳用保鲜袋密封,2-4℃冷藏可保存3天,冷冻保存不要超过1个月。 市场上有些商家用硫磺熏制笋干,购买时要闻是否有刺鼻酸味,颜色过白的更要警惕。 给读者的实用建议: 1. 慢性病患者吃笋前务必咨询主治医师 2. 处理鲜笋要牢记"剥、切、煮、泡"四步曲 3. 搭配鱼肉烹调更健康,避免与豆腐同食 4. 出现胃胀、反酸要立即停食并就医 5. 购买笋干选颜色自然、无刺鼻气味的
【患者提问】最近竹笋又成了热门话题?医生再三提醒吃笋要注意五点,到底怎么回事?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3-22 17:41:31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