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投资只有900万的《亮剑》开拍,由于经费紧张,又正好缺一个会说日语的演员,导演急得直接拿着大喇叭在片场大喊:“谁会说日语!”可现场演员个个鸦雀无声,导演正打算放弃。片场的一个司机却突然发声:“我会!”没想到这一声应答,让他日后坐拥千万身家。
杨清文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个中学教师,母亲是一名护士。他从小家教很严,父母希望他能好好读书,未来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可就在杨清文初中毕业那年,他的父亲突然被下放到农村,母亲也随之下乡,一家人瞬间沦为农民。
那段日子,杨清文过得很艰难。他不得不和父母一起在田里劳作,天没亮就起床干活,太阳落山才回家。他的手上长满了厚厚的茧子,晒得黝黑。同龄的城里孩子都在欢乐地上学,而他却在吃着农村的苦,忍受着寂寞。
三年后,在一位亲戚的帮助下,杨清文的父亲终于调回了城里工作。杨清文也如释重负,立刻回到城里读了高中。可他深知,以父亲的职位,家里哪里有能力支持他上大学。
为了尽早减轻父母的负担,高中毕业后,杨清文放弃了升学,选择到一个货运公司打工。他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年,终于存够了钱,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开始做起了货车司机。
那段时期的道路十分坎坷,杨清文经常要开上几天几夜,才能完成一次运货任务。可他从不抱怨,只要能多挣点钱回家,他就感到欣慰。后来,杨清文认识了他的妻子小芳,两人结婚生子,过上了小日子。
为了能多陪家人,杨清文决定改行,在老家附近当起了出租车司机。可就在这时,他的父母同时染上了疾病,需要持续治疗。孩子上学的费用与日俱增,一下子全都压在了杨清文一家人的身上。
眼看家境越来越困难,杨清文虽然拼命工作,却依然入不敷出。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一年,杨清文的老家承德要发展旅游业,许多日本游客来访。杨清文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如果自己学会日语,说不定可以当家乡的日语导游,赚外快。
于是,他开始自学日语,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听日语广播,记日语单词。后来,他还专门报了一个夜校的日语班,这给他的日语学习带来了质的飞跃。通过老师系统的教学,杨清文的日语水平大大提高,甚至能够流利地交谈了。
然而,杨清文学了日语,老家的旅游业却一直不够发达,实际上派不上太大用场。正当他感到失望时,一个朋友告诉他,有个剧组来附近取景,需要一个开车的司机,有丰厚的工资。
杨清文欣然前去应聘,成为了那个剧组的专车司机。在剧组,他不仅能赚到可观的收入,还能近距离地看明星演戏,对演艺事业也萌生了兴趣。
有一天,导演在片场大声问道:“谁会说日语啊?”所有人都默默摇头,这时杨清文鼓起勇气举手道:“导演,我会!”导演起先认为他在开玩笑,可当杨清文流利地把台词念出来后,立刻决定让杨清文客串一个说日语的角色。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杨清文完全就是个演员素材,他不仅日语说得飞快,还充分运用自己的表演天赋,将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
导演看在眼里,续了他的戏,终于,杨清文在这部名为《亮剑》的战争剧中一举成名,并且成为了一名专职演员。
《亮剑》的高收视率与好评如潮,将杨清文这样的草根演员一下推上了顶峰。剧后,杨清文又接演了许多日军角色,扩大了自己的戏路,收入与知名度同时蒸蒸日上。
红极一时的杨清文没有骄傲自满,他依然谦虚低调,心存感激。多次被问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时,他总是笑着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命运给了我一个机会,我好好把握了而已。”
杨清文的故事启发了身边许多觉得前途渺茫的人。原来,命运可以在任何时候给你一个惊喜,关键是自己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抓住机遇。
杨清文的经历也令人感叹,一个普通人,因为留心生活的需要,提早掌握了一项看似没有用的技能,却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派上了用场,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法预知的转折点,命运会在某个时刻降临,但是否能抓住,就取决于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杨清文的故事证明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