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金行业的年度大考成绩已然揭晓,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曾经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富国基金,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大失所望的答卷。
据申万宏源年报数据显示,富国基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4.05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同比减少4.62%;净利润为17.51亿元,同比减少3.46%。这已是富国基金自2021年营收净利攀上高峰之后,连续第三年步入下滑的轨道,其颓势之显,令人唏嘘。
在基金规模方面,尽管资产管理总规模仍超人民币1.6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逾人民币1万亿元,但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样的规模优势已不再显著。与此同时,旗下众多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大量基金净值下跌,投资者收益受损严重,这也使得富国基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局之中。
营收净利持续走低
富国基金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就像坐了滑梯一样,从2021年的高光时刻一路向下。2021年,富国基金营业收入高达83.06亿元,净利润也达到了25.64亿元,那时候在行业里也是风光无限。可谁能想到,2022年营收就降至73.59亿元,净利润降至20.66亿元,到了2023年,营收为67.15亿元,净利润为18.14亿元,而2024年更是不尽人意,营收64.05亿元,净利润17.51亿元。
这种连续下滑的趋势,和行业里其他稳健发展甚至逆势增长的基金公司比起来,差距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富国基金的营收和净利润,就像坐上了无法停歇的滑梯,从辉煌的高点一路颠簸而下,与行业内其他稳健前行、甚至逆流而上的基金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的基金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策略调整,通过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稳步增长。
以南方基金为例,2024年其营业收入高达75.23亿元,净利润更是达到了23.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96%、45.42%。在同样的市场风雨中,富国基金却如同迷失了方向的航船,陷入了业绩下滑的漩涡,这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错?是投资策略的偏航,还是内部管理的疏漏?
权益类基金作为富国基金的重要产品线,2024年的表现堪称灾难。据统计,旗下13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近40%的基金收益处于亏损状态。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很多投资者把钱交给富国基金,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反而还亏了不少。
像富国创新趋势股票基金,这只基金在过去3年净值下跌幅度超过50%。还有富国高新技术产业混合基金,同样在近3年净值累计跌幅巨大。这些曾经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基金,如今却让投资者的资产大幅缩水。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亏损的基金背后,站着的是多位曾经声名显赫的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产品不仅业绩惨淡,投资策略也似乎未能跟上市场的步伐。曹文俊,这位曾经备受瞩目的基金经理,他管理的多只产品在年内收益徘徊在-8%、-9%左右,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垫底。他的投资策略被质疑无法顺应市场的潮流,管理能力也饱受争议。
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浪潮中,这些基金经理未能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导致基金净值如断线的风筝般持续下坠,投资者损失惨重。
近几年,市场风格的转变对富国基金来说,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曾经,成长型投资风格风靡一时,科技、新能源等板块如火如荼,富国基金也顺势布局了大量相关的权益类产品。、然而,市场总是变幻莫测,风格逐渐转向价值型投资,高股息、低估值的股票成为了新的宠儿,成长板块的热度随之降温。像富国创新趋势股票这类重仓成长股的基金,因为未能及时适应这一风格转变,业绩遭遇了滑铁卢。
明星基金经理表现不佳富国基金旗下的明星基金经理们,曾经可是吸引了无数投资者追随,如今却纷纷“翻车”。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曾经业绩十分亮眼,近3年净值却下跌了30.70%,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靠后,管理规模也从高峰期的445.56亿降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277.2亿元。“消费女神”王园园的代表作富国消费主题混合A和富国价值创造混合A,近3年收益率分别为-18.33%和-27.99%,管理规模也大幅缩水。他们业绩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风格变化,他们擅长的领域不再吃香;另一方面,随着管理规模增大,投资操作难度增加,调仓灵活性受限,很难再像以前一样快速捕捉机会。
明星基金经理表现不佳,直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很多人开始赎回基金,导致基金规模缩水,进一步影响业绩。
以富国创新趋势基金为例,其投资策略存在的漏洞不容忽视。这只基金在成立初期,便大量买入科技类龙头股,然而当时科技股已处于高位,建仓成本高昂。随后市场行情急转直下,科技股纷纷下跌,基金净值也随之大幅缩水。
此外,部分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个人管理多只基金,精力分散,难以对每只基金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风控。在市场波动时,无法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导致风险不断累积,最终造成基金亏损严重。从圆信永丰挖来的范妍,曾在原公司掌管了半壁江山的资产,被富国基金寄予厚望。然而,加入富国基金后,她管理的产品业绩并未见明显改善。
从上投摩根转投富国基金的张富盛,目前在管的8只基金全线亏损。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在原公司业绩出色,但来到富国基金后却表现平平,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一方面,他们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公司文化和投研体系;另一方面,富国基金内部可能存在团队协作不畅、信息沟通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投资决策和业绩表现。频繁更换基金经理还可能导致投资风格的不稳定,让投资者难以捉摸,从而降低了对基金的信任度。
如今的富国基金,深陷困境之中。业绩下滑、明星基金经理“翻车”、投资策略和风控存在漏洞、“挖角”效果不佳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其紧紧束缚。在投资的道路上,没有永远的神话,也没有绝对的安全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