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初,刘邦突然想起被冷落许久的薄姬,打算宠幸。薄姬没来得及准备,憔悴

何以为知吖 2025-04-02 14:54:40

公元前203年初,刘邦突然想起被冷落许久的薄姬,打算宠幸。薄姬没来得及准备,憔悴的样子令刘邦兴致全无。刘邦正要转身离开,薄姬一把拉住他,只说了一句话,就令刘邦龙心大悦。 薄姬的母亲是魏王宗族的女子,当年和人私通生下了她。薄姬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兵荒马乱,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母亲就把这个私生女送进宫,做了魏王的姬妾。 有一次,母亲请来一位大师给薄姬相面,大师一看到她就惊叹不已:“你的女儿富贵得很,将来是要生下天子的。” 薄姬认为他的话太过夸张,根本没放在心上,可魏王却十分兴奋,他想:薄姬是我的姬妾,她生下的肯定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是天子,那我岂不是能称帝? 原本魏王和刘邦一个战队,听说这话后立马表示中立,就等着刘邦和项羽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这可把刘邦给气坏了,正是战事胶着的时候,突然遭到了这样的背弃,怎么能忍?于是他便出兵杀了魏王。至于魏王的那些姬妾,都被赶到织造府织布,薄姬也在其中。 一日,刘邦在宫里闲溜达,走着走着就到了织造府。他看到薄姬穿着素衣还能颇有姿色,便迫不及待收入后宫。 薄姬以为自己的苦日子终于到头,可刘邦后宫美人太多,见过一面扭头就忘了,从来没有召幸过她。 一年多后的一天,刘邦在成皋台上看风景,看到两个宠妃在窃窃私语,他好奇过去问在聊什么,二人说:“我们有个好姐妹,入宫这么久,从来没被宠幸过,每天只有青灯相伴,实在是太可怜了。” 这两个宠妃和薄姬是多年的闺蜜,当初三个人就曾约定,以后不管谁先得了富贵,都不要忘记彼此。现在就是她们履行诺言的时候。 经她们这么一提醒,刘邦真就想起当初见到薄姬楚楚动人的样子,于是决定当晚就召幸她。 《史记·外戚世家》:“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 事情来得太突然,薄姬都来不及准备。之前因为被冷落,她日日以泪洗面,面容憔悴了不少,刘邦看到大失所望,转身就要离开。 好不容易送上门的机会,怎能放过。薄姬一把抓住刘邦,说了这么一句话:“臣妾昨晚做梦,梦到有一条苍龙盘据在我的肚子上,皇上怎么看?” 这招果然好使,刘邦开心地不得了:“这可是显贵的征兆啊,不如就让我来成全你吧。” 那晚临幸后,刘邦扭头就忘的毛病又犯了,再也没来召幸过薄姬。好在薄姬够幸运,一下就中招,十个月后生下儿子刘恒。 后宫讲究母凭子贵,这本是薄姬翻身的好机会,可那时吕雉和戚夫人撕地太厉害,她们都有儿子,并且一个有娘家人依靠,一个有皇帝的宠爱,薄姬势单力薄,怎么与之抗衡。 为了不当炮灰,薄姬一直低调做人,从不参与后宫争斗,只管好好教导儿子。也正是她安分守己,才有了之后的辉煌。 刘邦死后,吕雉当权,她对待先帝的姬妾,要么囚禁要么杀掉,却唯独没有对薄姬下手。而且因为薄姬以前太没有存在感,吕雉认为她构不成什么威胁,甚至还同意她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国。 结果证明,薄姬这么多年的隐忍蛰伏都是正确的选择。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刘恒成为了一名贤能的君主,他做代王期间,把封地事务处理地井井有条。 所以当吕氏一族倒台,皇位空缺之时,大臣们意见一致,把刘恒接回来做了皇帝,薄姬顺理成章成为太后,当初的预言才终于成真。 不像吕雉过分地给娘家人加官进爵,薄姬只给弟弟封了侯,对其他人也只是适当封赏,这就杜绝了外戚胡作非为扰乱朝纲。 在她和儿子刘恒的共同经营下,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从此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好时代,为大汉打下了丰厚的家底。 在这场腥风血雨的争斗中,薄姬不争不抢,却成了最后的赢家。很多人都说她太幸运,而这份幸运背后,尽显她的智慧。 被别人夸赞,她不骄傲自大,好好做自己;好不容易等来皇帝的宠幸,她牢牢抓住机会不放过;生下皇子,她也不以此邀宠,而是保持低调不冒头,并且在别人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她专心教导儿子,为大汉培养出一个好皇帝。 薄姬的聪明就在于,她时刻知道该做什么才能对自己有利,成功躲开那些不幸,自然就成为了幸运儿。

0 阅读:530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