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人真难!”近日,河南一位大妈不慎掉进河沟,幸亏路过的小伙子及时相救。当记者询问他为何要拍摄视频时,小伙的回答令人意外:“我怕被讹。”网友们感叹:如今做好事也变得如此小心翼翼。 3月30日河南淮滨早晨依旧有些凉意。李先生和朋友驱车行驶在乡村小路,无意间瞥见路边水渠里有人影在水中挣扎,打破了这份宁静。 他们立刻踩下刹车,发现一位大妈身处及胸深的水中,正在费力挣扎,情况十分危急。李先生没有过多犹豫,迅速寻找可用的工具,找到一根棍子,合力将大妈从水里拉了上来。 与此同时,朋友站在岸边用手机拍摄他的行动。这个举动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奇怪,实际上却暗示着一个复杂而让人心情难言的现实。 事后李先生解释,他让朋友录像,是为了“留个证据,怕被讹”。这话说出来,就像一颗小石子,丢进了平静的湖水里,一下就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毕竟那水渠有一米五深,不会游泳的人掉下去,是很危险的,很可能因此丧命。 要不是李先生及时相助,事情肯定会变得非常糟糕。令人遗憾的是,他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现在却需要他自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现在,“扶老人反被讹”的情况时有发生,热心帮忙却被冤枉的事件,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这些社会新闻就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人们要提防风险,影响着社会的信任关系。道德风险越来越大,让人们在做好事之前,不得不先考虑怎么保护自己,善意的举动也因此变得小心翼翼。 李先生的小心谨慎,其实反映了社会上信任感不足的普遍现象。他出手救人,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芒;但同时拍摄视频,也让人看到了现实的无奈。 救死扶伤是人的本能反应,而自我保护又是理性的选择。个人在可能承担的风险和社会责任之间,左右为难。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李先生的做法呢? 淮滨救人事件并非孤立事件,它清晰地反映出当前社会信任缺失的现状。这如同照镜子一般,让我们看到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让人们发自内心地行善,让社会充满温暖和希望?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并采取行动。 【信源】AHTV第一时间——2025年3月31日报道
原来在外面喊妈妈比喊救命还有用!看哭了…
【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