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外长访俄满载而归,先于美国出手! 王毅外长3月31日至4月2日对俄罗斯

晨曦初照映心暖 2025-04-02 19:03:49

王外长访俄满载而归,先于美国出手! 王毅外长3月31日至4月2日对俄罗斯的访问,是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俄美互动升温背景下的一次战略行动。此次行程不仅巩固了中俄“背靠背”协作关系,更释放出两国深化合作以对冲外部压力的强烈信号,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读: 1. 战略互信的具象化:从“老朋友”到行动默契 普京与王毅的互动细节——如“全程紧握双手”的肢体语言、普京主动邀请中国领导人访俄的表述——折射出中俄高层的高度互信。克宫直言王毅是“老朋友”,而俄副总理奥维尔丘克更强调“正积极寻求扩大与中国的合作”,显示出俄方在美制裁压力下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双方将合作定调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实则通过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实质性协议(如贸易额已破2448亿美元)构建非西方主导的经济纽带。 2. 对冲美国压力的“组合拳”:去美元化与产业链重构 访问恰逢美国拟对华加征关税之际,中俄加速推进本币结算、扩大能源与高科技合作,旨在削弱美元霸权对两国经济的钳制。俄方在西方金融制裁下急需人民币结算体系支撑能源出口,而中国则通过俄油气资源保障能源安全,并借俄军工技术弥补芯片等领域的短板。此外,双方在金砖、上合框架下的协作,如推动中俄印三边对话,进一步扩大“去美元化”阵营,形成对美单极秩序的制衡。 3. 国际议程的协同:乌克兰问题与多边主义博弈 普京明确邀请中国参与乌克兰问题调解,既借中国中立形象缓解国际孤立,也为中国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提供契机。王毅强调“共同维护联合国核心地位”,实则以多边主义反击美国“小院高墙”策略,同时通过协调立场避免中俄关系被美离间。面对美俄可能的“反向尼克松战略”,中俄以“稳如泰山”的表态彰显关系韧性,防止战略误判。 此次访问既是中俄应对短期外部挑战的应急之举,更是长期战略协作的深化。两国通过能源绑定、科技互补、金融自主化构建“去风险”闭环,但合作深度仍受制于俄经济脆弱性及中美博弈烈度。若美国持续施压,中俄或将加速形成“平行体系”,重塑欧亚地缘经济格局,而这一进程的代价与边界,仍需在利益与风险中谨慎权衡。

0 阅读:741

猜你喜欢

晨曦初照映心暖

晨曦初照映心暖

晨曦初照映心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