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男子曾因举报某企业违法占地开矿,被法院按敲诈勒索罪判刑11年9个月,后男子被改判无罪并获得国家赔偿。然而男子在被判无罪释放5年后,他的犯罪记录仍在公安系统中,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男子起诉要求公安机关删除犯罪记录,但时间已经过去3个月了,公安机关仍未执行,甚至直接说没权限删除。 (来源:大风新闻等) 男子李某发现某矿业公司获得了采矿权,但没有获得合法用地手续,也没有获得建设许可,就擅自占地建设,于是向相关部门进行了举报,导致矿业公司被行政处罚。 后矿业公司控告李某敲诈勒索,警方于2015年4月8日对李某进行了立案调查,确认李某的确构成敲诈勒索。之后案件移交到检察院,又到了法院。 法院最终判决李某构成敲诈勒索罪,处有期徒刑11年9个月。 李某自然不服,他认为自己是被陷害的,于是历经3年,多次起诉要求法院改判无罪。 在2019年7月8日,法院最终改判李某无罪。次年,法院作出国家赔偿判决,赔偿了李某67.5万元。 李某本以为此事就这么结束了,可在2023年7月的一天,李某在公安网上查到了那个敲诈勒索罪的犯罪记录。 李某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法院都判决无罪了,为何公安系统上还显示有犯罪记录? 后李某去找公安机关调查,希望能尽快删除这条错误信息。但民警却拒绝帮李某查看,直到李某去起诉了公安机关,才得以看到具体的犯罪记录信息。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 既然李某已经被改判无罪,公安机关系统中却还保留着李某的犯罪记录,这对李某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尽快删除李某的犯罪记录。 然而法院的判决并没有让事情顺利解决,在判决生效快3个月后,李某的犯罪记录依然在公安机关的系统库内。 李某只得再次找到公安机关,要求他们删除记录。可民警却说这是程序问题,要上报省公安厅,还说是电脑自动形成的信息。当年的办案民警有的已经升职。 此外,办案人王某还推脱与和他没关系,可办案人王某的名字就在信息上。 由于公安机关一直不删除犯罪记录,导致李某无法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就连异地走亲访友,也会被警方拦截,给李某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那从法律角度,此事该如何评价?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8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保证个人信息的质量,避免因个人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对个人权益造成不利影响。 第47条更是明确指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删除的,个人有权请求删除: ...... (四)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违反约定处理个人信息。 ...... 由此可见,李某已经被判了无罪,但他的犯罪记录仍在公安系统内,这显然属于信息不对称。而且因为这个信息不对称,已经给李某带来了极大不便。 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删除李某的犯罪记录,或者如果基层公安机关无权限删除,那可以配合李某向上级机关申请删除,而不是一直拖延,这不符合公安机关的办案效率。 或者说不是因为无法删除,而是因为有人不想让公安机关删除? 如果真如猜测的这样,那相关办案民警就涉嫌渎职了。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39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滥用职权,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当然,如果相关办案民警是配合他人报复李某的,其中还可能涉嫌受贿或者索贿,所以必须要严查清楚。 其次,对于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公安机关却一直拖着不处理,可以认为公安机关存在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行为。 因此,法院还可以对相关负责人人员予以司法拘留以及罚款处罚。 最后,这起案件的背后到底还有什么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公安机关应当尽快删除李某的犯罪记录,以确保李某的日常生活不受干扰。 对此,您怎么看? 关注@法律公开课
河北,一男子曾因举报某企业违法占地开矿,被法院按敲诈勒索罪判刑11年9个月,后男
雷雷说趣
2025-04-03 00:50: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