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月,原湖南军区司令的大儿子在执行任务时,中弹为国捐躯。 战友们将他

田亿娱 2025-04-03 07:40:19

1975年8月,原湖南军区司令的大儿子在执行任务时,中弹为国捐躯。 战友们将他的遗体抬下阵地,组织做出决定:“将司令的大儿子敬移回京安葬。”司令得知消息,坚决表态:“把他就地安葬吧,让他和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这老爷子是真硬气!儿子都为国捐躯了,愣是没让遗体回北京享哀荣。 战友们含着泪把他的身子从血泥里扒拉出来,电话打到北京问咋安葬,老爷子直接拍板:“哪来的回哪去!跟兄弟们埋一块!” 要我说这事儿得从根儿上唠。唐时雍老将军那可是刀山火海里滚出来的狠人,当年南昌起义枪林弹雨里钻过瓷瓶,鸭子船上跟活禽挤着睡过觉。 打小家里穷得叮当响,老爹老娘砸锅卖铁供他念私塾,21岁硬是考进黄埔四期。就这出身,能不知道啥叫同生共死? 那年头边境线上正吃紧呢。苏联在北方虎视眈眈,越南那边也不消停。唐家大儿子带的小分队撞上敌军主力,子弹跟炒豆子似的泼过来。当爹的能不知道凶险? 可老爷子愣是没给儿子安排闲差,就让他跟普通兵一样冲在最前头。 最揪心的是战场电话打到家里那天。老太太攥着听筒直哆嗦,老爷子抢过电话吼得震天响:“我儿没给老唐家丢人! ”转头就跟组织说别搞特殊待遇。要换现在某些人,怕不是早就动用关系把遗体接回来风光大葬了。 云南14军陵园现在还能瞅见那座不起眼的坟包。没有大理石墓碑,没有鎏金刻字,就跟千百个无名烈士墓挨着。 风一吹,松涛声里分不清谁是谁——可这不正是老爷子要的?当年他躲国民党追捕,不也是老百姓拿命护着? 现在有些小年轻不懂,说这老爷子心太狠。那是他们没见过真战场!子弹打过来可不管你是司令儿子还是伙头兵。 唐家大儿子咽气前最后一句话是让战友快撤,自己拎着空枪壳子扑上去堵枪眼。这份血性,不就是老爷子从小拿皮带抽出来的家风? 要说这家人也真够绝。老爷子1955年授中将,住的是五十年代老家属院,吃的是食堂大锅饭。 大儿子牺牲前穿的军装还打着补丁,牺牲后存折里就二十三块八毛。现在网上那些炫富的"军二代"真该来瞅瞅,啥叫将门虎子 陵园守墓的老兵跟我唠过,每年清明老爷子都悄悄来。不坐专车不带警卫,拎瓶二锅头往儿子坟头一坐就是一整天。 有回喝高了,摸着墓碑念叨:"儿啊,爹对不住你娘,但没对不住这身军装。"这话听着心窝子疼。 如今边境早太平了,可唐家这事儿像面照妖镜。有些干部给孩子办入伍手续都挑文工团、机关岗,生怕磕着碰着。 再看看人家老唐家,三代从军,孙子现在还在西藏边防啃冻馒头。这才是将门风骨!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岁月

岁月

2
2025-04-04 02:43

将门虎子,精忠报国; 军中楷模,代代忠烈!

猜你喜欢

田亿娱

田亿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