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2年,一天宋太宗赵光义正在与群臣早朝,突然坐在大殿中的二儿子赵元僖感到不舒服,整个人脸色煞白。 赵光义立刻坐不住了,赶紧叫人送儿子回府。 赵元僖是赵光义的次子,也是大宋未来的接班人。 赵元僖病了,赵光义心急如焚,赶忙派御医跟着去救治,早朝结束后他也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看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儿子,赵光义心急如焚,一遍遍地叫着他的名字。 赵光义刚来的时候,赵元僖还有些意识,能勉强地回几句话。 然而,时隔不久赵元僖就停止了呼吸,时年27岁。 赵光义身为一国之君,竟不顾体面,在群臣面前哭得昏天暗地。 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思亡子诗》,还给诸位臣工传看,让大家知道自己对赵元僖之死的悲伤。 一首《思亡子诗》显然不能说尽赵光义对赵元僖的思念,他常常一人独自哭泣到天亮。 在最是无情的帝王家,赵光义对儿子做到了有情有义。 赵光义怀着悲愤的心情,对赵元僖的死展开了调查。 手下汇报,赵元僖很可能死于他的爱妾张氏之手。 张氏天生丽质,又生得一副巧嘴,让赵元僖迷恋不已。 但张氏性格暴戾,经常无缘无故地捶打下人,有时候还会直接把奴仆扔进井里。 张氏的嫉妒心很强,她一直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个妾室。 此前,赵光义曾立下规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必须迎娶将相之女,所以他在雍熙三年,敕封赵元僖为许王以后,给他娶了隰州团练使李谦溥的女儿为夫人。 张氏一直想魅惑赵元僖,除掉正妻李氏,而后自己上位。 至于究竟是不是张氏下毒,害死了赵元僖,这件事情赵光义也没有证据。 不过,他需要为儿子的死找个罪魁祸首。于是,赵光义下令即刻逮捕张氏。 皇家卫队见到张氏时,她正在开封西佛寺招魂埋葬父母。 张氏身为王公妾室,此举已经涉嫌僭越,赵光义听后勃然大怒,对她来了一番“大记忆恢复术”。 虽然张氏声称,自己对赵元僖的死毫不知情,可赵光义还是下令绞死了张氏,并毁掉了其父母的坟墓。 赵光义的怒火,又倾泻到了赵元僖身边的官吏身上,有的被贬,有的直接革职。 赵光义爆发如此雷霆之怒,不仅仅是因为伤心过度,还因为这是他遭受的第二次打击。 赵光义最早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赵元佐长相酷似赵光义,而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13岁起就跟在赵光义身边,不论是外出打猎还是接见外国使臣亦或者兴兵讨伐,都能见到赵元佐在赵光义身边。 赵元佐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当年赵光义认为四弟赵廷美威胁到了皇位,就诬陷他和大臣谋反,直接把赵廷美贬为庶人。 赵元佐和四叔感情深厚,于是跑到赵光义面前求情。赵光义不予理睬,而赵廷美在忧愤中离世。 自那以后,赵元佐就出现了精神问题。 他从温和儒雅的谦谦君子,变成了喜怒无常的狂躁症患者。 赵元佐经常半夜惊醒,然后拿着小刀对身边的奴仆疯狂追赶。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赵元佐的病情有所好转。 正在此时,赵光义设宴招待诸王,而赵元佐大病初愈,故不在受邀名单之列。 得知消息后,赵元佐怒骂道:“你们都侍候皇上宴会,只有我未到,这是抛弃我啊。” 他竟然一把大火,烧毁了自己的宫殿。 失望至极的赵光义,当即派人抓捕了赵元佐,表示要把他废为庶人,发配边疆。 不过赵光义还是心软了,等赵元佐走到黄山时,又秘密派人将其接回了开封。 此时的赵元佐,与皇位彻底无缘。赵光义看着自己苦心孤诣培养出的接班人变成这副鬼样子,难过不已。 但国不可一日无主,他只能遵循长幼制度,选赵元佑为储君。 赵元佑姿貌雄毅,沈静寡言,在治国理政方面兢兢业业,没有任何过错。 只是他的身体很差,经常生病。为此,赵光义请高人指点,让赵元佑改名为赵元僖。 遗憾的是,这次改名并没有延长赵元佑的生命。 赵光义接连培养了两个接班人都没有好结果,他自然是怒火中烧。 无奈之下,赵光义只好另立新储,选自己的三儿子赵恒为太子。 赵恒登基后,又重新启用了哥哥赵元佐,不仅恢复了他的楚王爵位还任命其为金吾卫大将军。 赵恒对赵元佐听之任之,允许他不上朝,还时不时地给他增添食邑。 天圣五年,六十三岁的赵元佐去世,也算是落得善终。
是夜,张邦昌才还政宋高宗不久,就偷偷与宋徽宗宠妃李春燕缠绵。不料,次日就有人告密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