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年,徐达拜见朱元璋,在应天府的后花园中,偶遇一个天姿国色、庄重矜持,颇有大家风范的妙龄女子。两人四目相对,彼此心灵感觉到强烈的震撼! 徐达与朱元璋同为凤阳老乡,朱元璋比他大4岁,两人一直以布衣兄弟相称。 当年徐达追随朱元璋参加义军,一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能是多年的军旅生活影响,徐达年届三十而立还没有娶妻,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1362年,徐达到朱元璋府上议事,出来时天地间细雨濛濛,他在朱府的林间小路上轻快地走着,难得的有着一丝悠闲。 在一个转弯处,他看到一个妙龄少女正俯身轻嗅着路边的鲜花,那一道倩丽的身姿,苗条柔弱中透着英气,白嫩美丽的面庞上正有一丝黑发垂落,雨丝在她的秀发上形成一层雾气。 徐达被这个女孩的知性美惊呆了,半晌后,他才回过神来,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块丝帕,走上前去,轻轻地为少女擦拭鬓边的雨水。 女孩一惊抬头,看着面前英俊挺拔的男子,没有躲避,而是就那样深深地看着徐达,半晌才轻轻说一声:“谢谢”。 这一声吴侬软语,直击徐达的心胸,他感觉到爱情到来了。 当徐达回到军营时,满脑子里都是那一张青春逼人的美丽面庞,耳边一声声回荡着那轻柔的语音,他由此认定,这就是自己想要与之结婚的那个女人。 这个出现在朱元璋府上的女孩也不是普通人物,她是朱元璋帐下大将谢再兴的二女儿谢闻莺。 她的闺密郭寅妹是朱元璋的妃子,她应闺密之邀来朱府做客。 虽然徐达不知道谢闻莺,然而这个美丽的女孩却对徐达闻名已久,知道他年届而立却一心建功立业,始终没有成家,今日一见不禁心灵震动。 当她见到闺蜜的时候,不禁将这件事悄悄地告诉了郭寅妹,郭寅妹也一直为女友的婚事操心,这时一听此事,不由得取笑谢闻莺:“莺儿,是不是动了春心了?” 谢闻莺清冷美丽的面庞蓦地飞上了一片红云,掩着唇痴痴地笑了起来。 晚上侍寝的时候,郭寅妹就将这件事当作笑谈讲给朱元璋听,朱元璋不禁心中一动:“徐达30岁还没有娶妻,这对于一员大将来说固然是好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战斗,可却不利于掌控,然而有了妻小就不一样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哈哈一笑:“这是一段绝世好姻缘,我一定会促成他们的。” 他根本没有征求远在浙江与张士诚作战的谢再兴的意见,而是直接下令,将谢闻莺嫁给徐达。 一见钟情的两个人幸福地结合在一起,说不尽的恩爱,道不尽的缠绵。 当徐达出战的时候,谢闻莺就安心地待在家里,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她一直保存着徐达送她的那块丝帕,而且亲手在上面绣了一对交颈而眠的鸳鸯,心里始终充满着喜悦和幸福。 可是远在浙江的谢再兴却不太高兴,虽然徐达是一员猛将,甚至在朱元璋那里的地位还要高于自己,然而朱元璋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就将谢闻莺指婚给徐达,使他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毕竟他才是谢闻莺的亲生父亲啊,女儿的婚姻大事,他居然没有参与权,真心受不了。 再加上谢再兴的心腹与张士诚进行私下交易,贩卖军用物资,当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谢再兴的心腹杀死,这一下惹恼了谢再兴,他直接反叛朱元璋,投向了张士诚那里。 当谢闻莺知道父亲反叛后,立即意识到这对于自己和徐达都是致命的一击,很可能徐达就会受到牵连。 于是深爱着丈夫的谢闻莺直接搬离了徐府,回到了自己原来居住的宅子里,吃斋念佛,即使徐达从前线回来,她也拒绝相见。 这时就看出二人情比金坚,徐达根本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立即与谢闻莺进行切割,而是不顾一切的去接她回徐家,根本不管接下来是否会受到朱元璋的打击。 就这样谢闻莺在宅里含泪独守青灯,而徐达却站在门外三天三夜,由此可见这绝对是真爱。 最后还是谢闻莺妥协了,当她打开院门,看到疲惫却满脸笑容的丈夫时,泪如雨下。 回到徐府的夫妻俩根本不管别人,只是恩恩爱爱的过着小日子,徐达也不向朱元璋求情,他宁肯一死也要与妻子在一起。 得知这种情况的朱元璋沉思良久,脑中回想着徐达与自己在一起并肩作战的点点滴滴,终于下定了决心:“谢再兴是谢再兴,谢闻莺是谢闻莺,既然嫁作徐家妇,那就是徐家人,此事就此作罢。” 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徐达的坚持不但挽救了自己的妻子,也树立了他坚贞不屈的形象,当然这一次冒险也让朱元璋意识到,徐达并不是那么好控制的。 于是过了一段,他再次以赐婚的形式,将一名女子嫁给徐达作妾,徐达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这是朱元璋派来的耳目,于是欣然笑纳。 从那时起,徐达只要外出征战,就会将这位小妾带在身边,而将谢闻莺留在南京,以安朱元璋之心。 后来两人的大女儿徐妙云被朱元璋嫁给了朱棣,更是高升为皇后,也算是再次成就一段佳话。 徐达与谢闻莺的曲折经历,恰好印证了那句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感情必须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362年,徐达拜见朱元璋,在应天府的后花园中,偶遇一个天姿国色、庄重矜持,颇有
底层史观吖
2025-04-03 10:37:43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