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要检查儿子赵祯的作业,赵祯偷偷地找到老师晏殊,让晏殊代作文章。晏殊坚决不答应。赵祯指着晏殊的鼻子骂道:“姓晏的,我以后当了皇帝决饶不了你!”晏殊说:“就是宰了我,我也不说假话、做假事。” 赵祯被气的脸涨得通红:“好好好,你等着,我不信没有你,就没有人帮我了。” “蔡伯俙,你赶紧过来,帮我把父皇布置的作业完成”赵祯大叫道。 话音刚落,一个满脸谄媚的人赶紧跑了了过来。 跪在地上说:“太子殿下,叫小人来,有什么吩咐吗” 赵祯看都不看他一眼说:“去,把这份试卷给我好好构思下,父皇还等着我回复呢。” “是”,说完,蔡伯俙赶紧拿起试卷,片刻后,一篇佳文便跃然纸上。 赵祯一边看文章,一遍夸赞道:“果真不亏是才子啊,才思敏捷,文章写的行云流水,以后如果我做了皇帝,一定大力提拔你,你不像某些人,只会读书,长了个木头脑袋!” 赵祯嘲讽的看了晏殊一眼,然后便出东宫游玩去了。 赵祯高兴地将文章交给了父皇宋真宗,看到儿子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写出如此漂亮的文章,宋真宗十分高兴,并用文章的内容对赵祯进行考核。 结果,赵祯是目瞪口呆,所答非所问,对文章的内容一无所知。 宋真宗瞬间勃然大怒:“大胆,是谁帮你做的,快说!” 赵祯吓得一下子跪在地上,结结巴巴的说:“是蔡伯俙帮我代写的。” 随后,蔡伯俙和赵祯都被宋真宗狠狠训斥了一顿。 回到东宫,赵祯一肚子火气都发在晏殊身上,并让侍卫以大不敬的名义,将他关到牢房中。 接着,他又宽慰蔡伯俙说:“放心吧,蔡先生,我一登基,就立马提拔你做宰相。” 公元1022年,赵祯成为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仁宗。 在仁宗登基后,蔡伯俙更是激动不已,以为宰相之位非自己莫属。 结果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不仅没有被提拔,而且还被驱逐出京城,到地方上任职,而那个被赵祯恨得牙根痒的晏殊,则成了新的宰相。 晏殊和蔡伯俙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神童”,其中蔡伯俙还是宋真宗亲自提拔的。 他这个人很有才华,在四岁的年龄就可以将皇帝的御制诗丝毫不差的背诵下来。 晏殊出生在偏远的抚州,从小也是名扬乡里,他们那里在宋朝时期,是官员流放之地。 北宋著名的贤相张知白被贬到南方后,听说了晏殊的名字,于是便亲自召见他,果然发现此人不仅满腹经纶,而且为人诚实可靠,于是就将他推荐给朝廷。 晏殊也没有让张知白失望,最终以进士的身份进入秘书省任职,而且还因为勤于读书,被宋真宗大力赞扬。 此时,皇太子赵祯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在吕夷简的推荐下,晏殊成为太子的伴读,而蔡伯俙也在宋真宗的亲自选拔下,也成为太子的伴读。 此时,两个曾经齐名的神童,对人生的态度就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差异。 蔡伯俙每天都是在想如何让赵祯玩的高兴,宋真宗安排的学习任务,他都是替皇太子完成,甚至有时候还伏在地上当“肉凳”,就为让赵祯能够跨过高高宫殿门槛。 而晏殊则不同,他每天都是正襟正坐,一板一眼的将课本内容读给赵祯听,而且还不断的劝诫他,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以国事为重,不要在玩乐中荒废了学业。 年轻的赵祯对想方设法讨他欢心的蔡伯俙是喜欢的不得了,对天天板着脸教训他的晏殊则是看见就头痛,因此也就出现了蔡伯俙犯错,晏殊却受罚的事件。 但即使被皇太子责罚,晏殊依旧不改本心,还以一如既往的严格对待赵祯的教学工作,使其最终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成为天子后,赵祯面对繁杂的国家政事,才知道晏殊的良苦用心,明白他才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并很快将他安置在宰相的位置上。 那个曾经天天哄宋仁宗开心的蔡伯俙则没有被委以重任,只是低级官职上来回徘徊。 一次,蔡伯俙瞅准机会来到仁宗面前,跪下说:“陛下,当年我陪你伴读的时候,你曾许诺我做宰相,如今你贵为天子,为什么就不信守诺言了呢?” 宋仁宗回答说:“以前我不主政,不知道治国的辛苦,现在我成为皇帝,才知道诚实的官员多么难得,你擅长趋炎附势,弄虚作假,试问,我怎么敢将朝廷要位交给你这样的人啊。” 一句话,说的蔡伯俙无言以对。 晏殊则不负众望,将朝政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提拔了范仲淹等一批能臣,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贤名。
是夜,张邦昌才还政宋高宗不久,就偷偷与宋徽宗宠妃李春燕缠绵。不料,次日就有人告密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