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被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歌之父”田汉,在狱中凄惨离世,直到7年后,他的爱

文山聊武器 2025-04-03 18:03:39

1968年,被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歌之父”田汉,在狱中凄惨离世,直到7年后,他的爱人安娥才知道丈夫早已去世........ 田汉,189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里。小时候父亲就没了,家里全靠母亲织布养活,日子苦得不行。可田汉脑子好使,从小就喜欢看村里戏台上的表演,锣鼓一响,他就挤在人群里,眼睛都不带眨的。舅舅看他有出息,咬牙掏出家里的老底,送他去长沙师范读书。在学校,他拼命啃书,课余就捧着借来的书本站在树下看,心里憋着劲儿要干点大事。 1916年,田汉去了日本,进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那时候的东京可热闹了,他常一个人跑图书馆,抱着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剧本啃,晚上跟郭沫若、郁达夫几个留学生挤在小宿舍里,点着煤油灯聊艺术聊社会,聊得热火朝天。回国后,他在上海干起了编辑,天天埋头校稿,手指头都被墨水染黑了。晚上跟第一任妻子易漱瑜窝在小破屋里,借着蜡烛光办杂志,日子紧巴巴但过得有奔头。 田汉真是个有才的人。他1925年搞了个“南国社”,带着一帮年轻人搞戏剧,租个破仓库就开干,忙得脚不沾地。他写的电影剧本《到民间去》拍出来后反响不错,观众看得热血沸腾。1935年,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词,那会儿他还在牢里蹲着呢,硬是凭着一股子劲儿写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首歌一出来,火得不行,全国人民都唱开了,抗战时候更是成了鼓舞士气的神器。 田汉还不止会写歌,他的戏剧也牛得很。《关汉卿》《谢瑶环》这些作品,讲得有血有肉,看完让人心里沉甸甸的。他还拍过《马路天使》这样的电影,忙得满头大汗,片场里跑来跑去。他后来还当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头儿,在文化圈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作品接地气又有力量,真不愧是“国歌之父”。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1966年,文化大革命来了,田汉的日子一下子翻了天。他的戏《谢瑶环》被揪出来,说是反动作品,他也被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那年夏天,他在礼堂里被批斗,台下喊声震天,他低着头站那儿,心里估计都凉透了。1967年,他被关进秦城监狱,日子过得不是人过的。牢房里冷得要命,吃的也就是一碗稀粥加个硬窝头,饿得他肚子咕咕叫都成常态。 田汉在狱里身体越来越差,糖尿病、心脏病全找上门了,可没人管他。他腿肿得走不动路,靠着墙才能挪几步。1968年,他被化名“李伍”送进301医院,病房破得墙皮都掉了,风呼呼地往里灌。他躺在那儿,喘气都费劲,身边连个看他的人都没有。12月10日,他咽了气,死的时候才70岁,死讯还被捂得死死的,没人知道。 田汉的妻子安娥是个苦命人。田汉被抓走后,她到处跑着想救人,可那时候谁敢帮忙啊?她只能在家干等着,每天擦擦田汉留下的旧照片,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田汉死了以后,上面压着消息不让传,她和家人啥也不知道。整整7年,她就这么熬着,直到1975年,一个老朋友上门,才告诉她田汉早没了。安娥听到这消息,手一抖,呆呆地坐那儿,眼泪都没掉下来,可谁都能看出她心都碎了。 安娥后来也没放弃,一直为田汉的名誉奔走。她守着田汉留下的手稿,天天翻看,像是在找点安慰。1976年,她带着遗憾走了,71岁。她这一辈子,跟田汉一样,都被那段日子折腾得够呛。 1979年,田汉的冤案总算平了反。那年在北京开了个追悼会,挺朴素的,桌上放着他的照片,大家伙儿来悼念,说起他的贡献都挺感慨。他的戏又能演了,剧本整理出来,演员们在台上演得带劲,观众看得起劲。他的诗也印成了书,摆在书店里让人翻。他的骨灰1982年被安在八宝山,墓碑上写着“中国人民的儿子,艺术的战士”,听着就让人鼻子一酸。 田汉留下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了国歌,每次国旗升起来,这旋律一响,谁听了都觉得心潮澎湃。他的戏剧也在剧院里重演,观众挤满场,看得津津有味。他的故居修好了,游客去那儿看看,感受一下他的故事。他的名字算是刻在文化史上,谁也抹不掉。 田汉这辈子,真是又辉煌又悲惨。他用自己的才华,写出了鼓舞人心的东西,可到头来却栽在政治风波里,落得个凄凉下场。他在狱里受的罪,安娥等消息的苦,都让人觉得心疼。那时候的日子太乱了,多少人稀里糊涂就被卷进去,田汉不过是其中一个。他的故事听着挺沉重,可也提醒咱们,得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别忘了那些为国为民付出过的人。 田汉的贡献是实打实的。《义勇军进行曲》到现在还响着,他的戏还能让人看完之后琢磨半天。他的才华没白费,可他吃的苦也没少。想想他蹲在牢里写歌的样子,再想想他最后孤零零死在病床上的情景,真不知道该说啥。他的命是苦,可他留下的东西却是硬邦邦的财富。

0 阅读:73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