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书记”陈行甲,一语道破官场“内幕”,语出惊人:“我当县委书记的时候,身边的二把手、三把手,甚至下边的干部领导们,都已经进去了,他们如今的下场,都和我有关,因为我不要命,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一针见血,直击要害! “我厌烦戴着面具做人,当官!” 一个当官的要权有权,要钱不缺,为什么“讨厌当官”?原来,一切事因都有源头…… 2011年,清华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陈行甲,被空降到湖北省贫困县巴东任县委书记。在上任之前,他对巴东有所了解,发生好几起轰动社会的恶性事件,是个典型的“烫手山芋”,又“穷”又“麻烦”! 但令陈行甲没想到的是,现实中的巴东远远超出了陈行甲的预料。 陈行甲刚上任,便接连收到了各种“见面礼”:从土特产里塞进的“金条”,到装在衬衣里的“港币”,花样多种多样,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有时候大白天就看到县委办公室桌子上,明晃晃地放着20万现金。在巴东这个贫困县,每年春节,领导们都会收到特殊的信封,里面都是一张张人民币,少则5000,多则10000。 没想到,陈行甲转头就把这些“厚礼”都直接移交给了纪检部门。 陈行甲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直接拍桌子:巴东这么穷,竟然也有人如此大胆,毫无底线、没有廉耻之心……并由此拉开了铁血反腐的序幕。 陈行甲采取了大刀阔斧的严厉调查手段,抓到谁就处理谁,有些同僚出来“说情”,有些人直接威胁他“留一条后路”,甚至还有跟踪他的家人企图以此来威胁他......县公安局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在车辆上安装了防爆装置。 因为反腐,他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和争议,贪官和不法分子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还扬言出狱后要报复他!更严重的是,上级也开始对他进行“侮辱”: 有一段时间陈行甲由于工作原因,需要找州委书记汇报,可是州委书记刻意刁难陈行甲,一直不见他,后来好不容易见到了。 陈行甲刚要汇报,州委书记便把陈行甲递过来的文件重重地摔向桌面,恶狠狠地对他说:“陈行甲,你给老子滚。你只是个县委书记,老子是州委书记,你约老子十次,老子见你一次便是给你脸!” 前县长刘冰落马后直接骂他:你不懂当官,根本不会做人,更别提做官了! 另一位州里的重要领导,则是在大会上狠狠“打”了陈行甲的脸。当时陈行甲在大会上,讲到要在偏远山区注册免费的无线网络,接入名便是“GCD”的拼音,这位领导直接打断陈行甲,毫不留情地说:“等你到了中央再用这么大的名字吧!现在你还用不起!” 无论是被另眼相看还是全面压制,都让陈行甲极其痛苦,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心力交瘁,甚至一度患上了焦虑症。但他依旧大刀阔斧,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反腐刀”。 陈行甲成了政 治圈中的“异类”,在他的任期内,共查处了87名干部和富商,其中包括9名局级干部,还有县长、县委副书记等重要干部! 他以无畏的勇气亲手将87名涉腐官员绳之以法,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也是无数次的死里逃生...... 十年寒窗苦读,从清华硕士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正是前途无量、大展拳脚之际,却选择辞去全部职务,他是以这样的方式离任的:“第二天早上6点。我和司机两个人在黑蒙蒙的天色中上路回家,路上越走越亮堂”。 他不顾上级领导百般挽留,辞职了,45岁的他,没有选择安逸和稳定,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回击那些曾经的揣测举报和污蔑。 他曾经见过一个7岁的白血病孩子,看到自己爸爸出去借钱没借到,回来难过得撞墙,孩子想哭,可是怕爸爸妈妈难过又不敢哭……他还曾见过一户农民家里孙子得了白血病,爷爷为省钱自杀了,最后孙子也没留住。 所以他立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不仅要为患者筹措资金,更要搭建一个透明、可信的公益平台,让更多没钱治病的人得到救助,或者是有爱心,有能力的公益人参与其中。 但是做慈善并非易事,没有钱寸步难行,面对资金的短缺,陈行甲想到了写书,赚稿费,用这个稿费去推动公益事业,《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就此而来。 有读者看完这本书后评价,这本书写母亲部分最感人,写妻子部分最唯美,写县委书记部分最震撼。在新书中,陈行甲首次披露了自己在巴东的五年经历。许多人看了其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内幕时,不禁为当时的陈行甲捏一把汗。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书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他任县委书记期间的种种经历,特别是书中和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各种反腐细节和故事,读起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极其过瘾。 或许就像陈行甲自己说的那样:你们看过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没有我的人生经历精彩!在这本他自己的人生笔记中,陈行甲书写了各种和贪官斗智斗勇的事迹,更是披露了当时毅然离去背后的原因。 陈行甲在发行这本书的时候就承诺该书所售款项全部用于公益事业,用来帮助贫困地区的重病儿童,让我们一起向陈行甲致敬! 只要48元,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获取图书↓↓ 【海峡】L在峡江的
“铁腕书记”陈行甲,一语道破官场“内幕”,语出惊人:“我当县委书记的时候,身边的
惊鸿过横塘
2025-04-03 21:42:3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