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要向新加坡运输48枚核弹,做好向中国进行核打击的准备。”这句话源自196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04 00:44:33

“我们将要向新加坡运输48枚核弹,做好向中国进行核打击的准备。”这句话源自1961年英国内部的一个军事会议上。 2006年6月30日,伦敦国家档案馆内,一批尘封多年的密档终于解禁。这些从1957年至1961年间的绝密文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英国曾计划对中国实施核打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住其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在这批档案中,有一封1961年2月22日,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姆给首相麦克米伦的信件格外引人注目。信中他直言不讳地写道:"如果中国政府有一天要动用武力收复香港,英国可以采用常规武器或实施核打击来解决,但显然,动用核武器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麦克米伦对这一提议不仅没有反对,反而表示赞同。这场核讹诈计划由此拉开了序幕。 新中国成立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英国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薄西山,香港作为其在远东最重要的殖民地,成为英国不愿放弃的"最后荣光"。特别是随着1997年香港租期的临近,英国政府日益焦虑。 早在1957年,英国就开始为这场可能的核打击做准备。由于本土距离中国太远,英国的"胜利者"、"勇士"和"火神"这三种轰炸机无法从英国直接起飞执行任务,英国决定在马尔代夫的冈岛修建重型轰炸机场,同时扩建新加坡的丁加机场。 1958年,英国国防部更是在丁加机场秘密修建了一座永久性的核武器储存基地,计划在此储存48枚核弹头。英国空军在这些基地频繁进行模拟原子弹投掷训练,为可能的核打击做准备。 除了军事部署,英国还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1961年3月,英军参谋总长蒙巴顿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费尔特在夏威夷举行了秘密会谈。会谈中,费尔特向蒙巴顿承诺,如果中国强行收复香港,美国将毫不犹豫地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随后,英国将其核打击计划进一步扩大。除了新加坡和马尔代夫,英国还在马来西亚的巴特沃思机场和肯尼亚的军事基地修建了核武器储存设施。携带核弹的英国航母开始在东南亚海域巡逻,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慌。 到1962年,英国甚至将"红胡子"战术原子弹运往丁加机场,同时配备了原子弹轰炸机,随时准备执行轰炸任务。然而,这一切都是在瞒着东南亚各国政府的情况下秘密进行的,连一向亲英的马来西亚首相拉赫曼和新加坡政府都被蒙在鼓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新疆罗布泊试验基地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这一天,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当这一消息传到英国决策层时,他们对香港的核讹诈计划受到了重大打击。 毛主席曾经说过:"原子弹就是个纸老虎,我们不怕它,但是我们必须要拥有它。"这句话如今成为了现实。仅仅三年后的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这标志着中国在核武器研究领域更上一层楼。对于英国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核威胁失去了威慑力——当双方都拥有核武器时,谁又能对谁构成足够的威胁呢? 与此同时,英国的盟友美国也在悄然改变对华政策。随着中国国防实力的不断增强,尼克松政府开始对中国示好。1971年的"乒乓外交"成为了中美关系解冰的开端,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两国搭建了沟通桥梁。到1972年尼克松亲自访华时,中美关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英国想依靠美国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计划已成泡影。 东南亚各国对英国的秘密核部署也持强烈反对态度。当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政府得知英国在他们的领土上秘密储存核武器时,立即提出了抗议。即便是英国驻新加坡的总督也对此计划表示反对。因为这些小国深知,一旦发生核冲突,他们将成为第一批受害者。在如此强大的反对声浪下,英国在丁加基地的核武器部署被限制在了最多六架原子弹轰炸机的规模,这点力量连中国的防空网都难以突破。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未有过以武力收复香港的计划,这使得英国的核打击缺乏任何正当理由。如果英国贸然发动核攻击,必将在国际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英国的国际信誉也将荡然无存。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香港租期临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于1982年访华,希望讨论香港问题。然而,面对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邓小平展现出了更为坚定的立场。他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这一强硬态度让撒切尔夫人意识到,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决心不容质疑。 最终,通过和平谈判,中英双方达成了关于香港和平回归的协议。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结束了英国在这片土地上155年的殖民统治。那些曾经秘密运往新加坡的48枚核弹头,那些部署在东南亚各基地的"红胡子"战术原子弹,都未能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

0 阅读:0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