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杨得志下乡看望曾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却得知战友病入膏肓没钱治病杨得志

凌翠聊生活 2025-04-04 02:06:47

1973年,杨得志下乡看望曾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却得知战友病入膏肓没钱治病杨得志气的拍案而起道:“你们给我查一查,姓罗的是个什么政治背景?他为什么对我们的老红军如此没有感情?” 1973年那会儿,杨得志将军特地跑到乡下去看望以前一起打仗的老兄弟。可他一去才知道,那位老兄弟病得很重,却没钱看病。 那时候的中国,正经历着一些特别的事儿。经过好些年的折腾,不少当年为革命拼过命的老红军,因为各种原因被丢在了老远的地方,没人管。在武汉军区司令部的办公室里,新上任的司令员杨得志正翻看着一堆好久没动过的老档案。他以前也是红军的大将,现在都成了开国上将了。翻着翻着,他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侯礼祥,那可是长征路上和他一起冲过枪林弹雨的老战友啊。好久没见了,不知道老朋友现在过得咋样,杨得志打算亲自跑一趟江陵县去看看。车子在乡下的烂泥路上颠簸,杨得志心里头越来越不是滋味。想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现在竟然躲在这么个偏远的小村子里,真让人感慨万分。 他推开那扇快散架的木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一个瘦得皮包骨的老人缩在角落的草垫子上,浑身发抖,眼睛直勾勾的。这不就是以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红军战士侯礼祥嘛?“老李……老侯!”杨得志声音带着哭腔,快步走了过去。侯礼祥慢慢地抬起头,眼神里有点模糊,但突然亮了一下,“是……是你吗,老杨?”两个老朋友一见面就抱头大哭,想起三十多年没见面,好多过去的事儿都涌上心头。 侯礼祥断断续续地讲起这些年来的经历:从当红军到做地下工作,从被人冤枉到坐牢,再到现在的落魄样子。杨得志听得心里难受极了,拳头都攥紧了。“咋会这样?谁干的这事儿?”杨得志气得不行,立马把当地的干部都叫了过来。 书记吞吞吐吐地说:“报告首长,这个人……我们一直觉得他可能是特务。”“特务?”杨得志哼了一声,“你们知道吗?他以前可是红军团长,立了好多大功!”在场的干部都愣了,显然他们啥都不知道。杨得志这才明白,问题就出在信息不通和误会上了。他决定要给侯礼祥讨个说法,让这位立下大功的老战士找回他应得的尊重和荣誉。杨得志马上开始查清楚侯礼祥的身份,他给好多老战友打了电话,收集各种证据,想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结果发现,侯礼祥的真实身份因为名字写错、证明文件又丢了等原因,一直没被确认。再加上他以前当过卧底,在敌人那边工作,这误会就更大了。 不过,经过杨得志的一番折腾,真相总算是出来了。他亲自给侯礼祥正了名,还跟当地说赶紧给侯礼祥应有的待遇。没多久,侯礼祥就住进了新房子,医疗、补助啥的都有了。但对侯礼祥来说,这些都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他这么多年受的委屈终于被洗清了,现在可以堂堂正正地以老红军的身份站在大家面前了。以前那些怀疑、笑话侯礼祥的人,现在都满怀敬意地看着这位历经风雨的英雄。侯礼祥的经历,就像那个年代里很多默默付出的人一样,他们为了革命豁出性命,到了和平年代反而被误会、吃苦头。 侯礼祥的事不只是他自己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影子。它告诉我们,在往前奔的时候,别忘了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拼了一辈子的人。杨得志那么生气,不光是因为关心战友,也是希望历史能给个公道。每个时代的英雄,我们都得记住,他们的精神一直闪闪发光,鼓励着我们继续往前走。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别忘了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

0 阅读:0
凌翠聊生活

凌翠聊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