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本古书,觉得非常有意思,这是一本清代教射箭的技术书籍。  《贯虱心传》这本

长江有大中 2025-04-04 05:35:40

看了本古书,觉得非常有意思,这是一本清代教射箭的技术书籍。  《贯虱心传》这本著作是由清代纪鉴编纂的射艺专著。 在本书中罗列了射艺中的器材,动作以及内省。 其中内省篇,对需要专注动作,如户外射击,弓箭射击,非常有启发意义。 满满都是技术细节,技术颗粒度非常密集饱满!犹如一个专家教授在旁边一对一技术辅导! 〈持固篇〉   持弓的诀窍,在于虎口要又快又猛;   前手水平向前推弓顶住弓把,手腕窝要直线对齐弓。   前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弓时要像握鸡蛋一样轻按弓把;   大拇指压在中指的一侧,尽力夹紧。   箭搭在拇指节旁,拇指指骨要水平不要向上凸出;   食指可以扶箭,触碰箭镞指向目标。   持弓手,必须要让虎口迅猛向前推顶弓把,手腕正直对准弓;小指、无名指、中指握弓时不要偏重其中一指手指,三指要像握着鸡蛋一样,一并虚握。   大拇指压在中指上,尽力夹紧,三只手指向内收而大拇指向外伸,这样虎口自然做到又快又猛了。 将箭搭在拇指节旁,拇指骨节要平整这样就不会被箭羽刮伤手。 将食指向前伸出,触碰箭镞指向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知镞。 箭搭上指头后要让箭遮住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箭杆,而后顺着箭杆瞄准目标,此时视线集中在目标上而无暇顾及箭头,所以要用食指知镞,才不会扰乱注意力。 射法有云:箭镞不上指头,必定射不中;食指不知镞,等同于没有瞄准。 〈正己养气篇〉   站立的姿势,站姿好似曲蹲的雄鹰,切勿笔挺切勿弯曲,两膝受力要均匀。   双脚不丁不八,两脚对齐平整;前后两脚站姿要有间隙,以与肩膀齐宽。   前脚小指侧,要对准目标中心;不论射向何处都要端正自己的动作,做到养气凝神。 站姿必须要做到不丁不八,双膝受力均匀平整,让前脚小指侧对准目标,后脚与前脚对齐站立,稍微退后半足,双脚中间的宽度与肩膀的宽度一致,大约一尺有余; 两膝切勿笔挺或者弯曲,受力要匀称统一;气息要贯穿始终切勿废弛,这样就不会出现翘臀的毛病; 笔直站立,转头注视目标,站姿就如同曲蹲的雄鹰向左注目,这样就不会出现“傍引”的毛病,同时注意要涵养气息,凝聚注意力,做到内心心志正直而外身身体端正。 〈勿怠篇〉 初学射艺的时候,要用力量轻的弓先试自己的力量, 用轻的弓学习“容止”,四肢动作要端正。 缓缓提升弓的力量,习射日久开弓要能开满,射艺在于坚持切勿懒惰懈怠,臂力自然而然会逐渐强壮。 射法有云:不要担心弓力量轻,能控弓自然可以射得远;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羸弱,开弓次数多自然习惯。 但凡初学射艺的时候,要用力量轻的弓来训练自己的容止。 〈反求篇〉 射出去的箭不能命中目标,必有原因;学习技艺不专心,会诱发很多毛病。 持弓前手搭箭的大拇指会被箭羽刮伤,是因为搭箭的拇指指骨不平整; 臂窝(持弓前手)被弓弦打伤,这是前手转臂没有做到位。 撒放后箭摇晃地射出去,这是后手勾弦时食指压箭尾太紧,箭“虚不实”,这是撒放时的“撇绝”动作没有到位。 射箭的身体姿势与身体内部的肌肉经骨不配合,“四窝”的位置会不对称;射箭过程中发力方式不正确,“四窝”之间不能参与发力。 开弓不能稳定,这是内心不平静;撒放动作非常匆忙,这是内心彷徨不安。 腰部弯曲臀部凸出,会导致膝盖受力不均匀;面部上仰或者下巴下压,这是转头面朝目标时头颈不平直的表现。 胸膛不要向前突出,胸膛也不要内缩;腰部腹部没有力量,会导致耸肩缩腮。 气息不能在腹部,;弓不能在胸前张开,射出去的六支箭会射丢五支。 撇弓后前手不要下垂到胸部以下,前手下垂不能”把握射箭的节奏“;这样不能挺直肋部,射出去十支箭会射丢九支。 后手撒放不要扭动手腕,扭手后手肘会下垂;后肋没有发力,箭的威力难以穿透铁甲。 “五心”不能统一,就要立即纠正;切身理解以上所述的毛病,若在射箭中有不正确的地方,就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射箭要训练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必须长久的坚持才能大成;能练到贯虱穿杨的境界,不出于这些道理。 射艺:先端正自身而后才可射箭。射出去的箭不能命中,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想要命中,必先去除身上的毛病,必须审视自己的毛病到什么地方,发现问题就要立即纠正,去除不对的毛病,每个动作,每个流程尽善尽美,这样即便还未发射已然可以命中,而箭出去身体内心平和,这就是研习射艺的道理。 如若弓箭在手,切勿随意撒放,要使自己的持用的弓箭和身体姿势,四肢,心眼,气力、精精神统合连贯,坚持训练达到烂熟于心,内心和身体均忘记手中的弓箭,但能以自己的力量,以意念穿透目标却不知道手中有弓箭,做到如此就能随心所欲而不会越过规矩。 满满都是技术细节,技术颗粒度非常密集饱满!犹如一个专家教授在旁边一对一技术辅导!

0 阅读:5
长江有大中

长江有大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