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致礼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长女。1944年,杨振宁考上了庚款留美,因为要等候通知,为了挣点工资,他在西南联大附中教了一年书。在这一年教书生涯中,杜致礼是他的学生。
1949年12月,圣诞节假期中的一天,杨振宁和杜致礼在普林斯顿威瑟斯彭街上一家中餐馆偶遇。杜致礼上来和他打招呼,并且问杨振宁还记不记得她,杨振宁说当然记得,双方都留下好印象,开始了交往。
杨振宁在准备结婚前写信告诉了父母亲。后来,父亲杨武之给杨振宁写了一封长信,说杜致礼是将门之女,双方家世有差距,杜聿明在中国还是阶下囚等等。
杨振宁一向是有主见且特立独行的人,他们于1950年8月26日结婚。
杜致礼貌美如花,性格率真,有教养,有个性,有棱角,颇有艺术气质。生活上,她给予杨先生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上,她与杨先生既相吻合,又有一定的互补。当然,生活中少不了磕磕碰碰,总之,比较美满幸福。
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结婚
杜致礼没有很强的事业心,结婚后,她就不再工作,当全职太太一心照顾杨先生。
1951年,杜致礼生下长子杨光诺。1958年,二儿子杨光宇出生。1961年,女儿杨又礼出生。
杜致礼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也照顾得很好,让杨先生可以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可以说,杨振宁在事业上的贡献,有杜致礼在背后的付出和支持。
杨振宁是学物理的,杜致礼是学文学的,但是他们都喜欢艺术,艺术把他们的心连在一起。
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学有所长,老大杨光诺先是在密歇根大学念数学,后来转念了计算机科学。
老二杨光宇和老三杨又礼都念康奈尔大学,杨光宇后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得到化学博士学位,在南加州大学教了几年书后,改念了企业管理,在华尔街做财务金融的工作。
杨又礼康奈尔大学毕业后,过了几年,对医学发生了兴趣,后来在石溪分校念了医学院,成为一位医生。
1997年开始,杜致礼生病了。她因为软组织肿瘤做了手术。2000年,杜致礼的病情渐稳,杨振宁和杜致礼有四次远程旅行,到了土耳其、希腊、韩国、梵蒂冈和中国台湾、云南等地。2001年杜致礼再动白内障手术。杜致礼生病期间,杨先生一直陪在身边。
后来,杜致礼的病情日趋严重,2003年1月19日,杨振宁在石溪为杜致礼的77岁举办一个盛大的生日会,那一年10月19日杜致礼病逝石溪。
杜致礼病重期间,她实在放心不下杨先生。她说:杨先生自己不会做饭,也不善于料理生活,没有人照顾不仅无法从事科研工作,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
她还说:等我不在了,振宁要是没法自己生活的话,他应该再婚,再找一位合适的伴侣一起生活。她是真心为丈夫着想。
这世上的事,好像冥冥之中是注定的,这个人真出现了。
杜致礼去世后,杨振宁回清华定居,着力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中科院院士葛墨林教授和杨振宁有40年的交往,并且和杜致礼、翁帆都有接触。
据葛教授回忆:杨先生刚回清华时,他放心不下80岁高龄的杨先生,有时到杨先生家看看。
杨先生确实不会做饭,他请一位保姆给他做饭,一次做很多,分好放在冰箱里。平时测个体温、量个血压都没人帮忙,生病了就由清华大学负责联系协和医院,去住院治疗。
有一次,葛教授一进门,看见杨先生穿着睡衣,脸色枯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都很不好。一问才知道,他参加一个宴会,回来之后一直拉肚子,还伴随着发烧,已经很严重了,却没有人知道。
葛教授和他的朋友们接受了数学大师陈省身丧妻两年后孤独去世的教训,都开始帮杨先生物色合适的人。当他们得知杨先生和翁帆结婚时,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翁帆有一次短暂的婚姻,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她性格随和,低调、安静、自然、简单、单纯、朴实、谨慎、得体,有涵养,她把杨先生照顾得很好。没有翁帆,杨先生很难在百岁高龄还能保持健康,继续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
网上却铺天盖地骂声一片,婚姻是个人的事,一是合法,二是你情我愿,别人无权干涉。这骂声给他们带来了困扰,而他们最在乎的是家人的意见。看下面几张合影,双方家人的支持不言而喻。
翁帆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杨先生,还和杨先生有比较多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他们经常一起看展览,看演出,观看后交流看法。他们都喜欢钢琴。另外,翁帆的英语非常好,这也是他们愉快交流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
20年过去了,杨先生对翁帆越来越有母性的依恋,翁帆对杨先生有更多的崇敬,时间粉碎了一切咒骂和臆想,他们过得很好。
1995年,正上大一的翁帆受指派接待杨振宁夫妻,给他们留下了好印象,左起:翁帆、杨振宁、杜致礼合影
杨先生与叶嘉莹先生(右一)交流,翁帆静静地坐在一边
杜致礼的妹妹杜致廉几次表达过她对翁帆的感谢。她说,大姐生前常对她说,自己走后要想办法照顾好杨先生,但是她和姐姐的子女们实在没办法做到,翁帆给了杨先生一个幸福的晚年,那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作为亲人,只有感谢。
在过去的20年里,杨先生得过三场重病,如果没有翁帆的精心照顾和情感上的支撑,杨先生很难闯过这三次鬼门关。杨振宁的孩子们都对翁帆表示感谢,说她善良、简单,没有什么想法,把父亲照顾得很好。
另外,翁帆和杨先生合作,把杨先生及其友人所写的文章,包括论文、演讲、书信、访谈、散文等精选出来,出版成书。一本《晨曦集》,一本《曙光集》,书中展现了20世纪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历史和一个物理学科的历史,也反映了20世纪一个民族浴血重生的历史。读完后让人沉默,即而感动和骄傲涌上心头。
她把他的生命延长,他把她的人生拓宽,他们的传奇将持续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