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帮李嘉诚起家的金主,竟是在中国吃饭砸锅,构陷孟晚舟的真凶!最近因为李

诺斯罗普的笔娱乐 2025-04-04 13:32:50

万万没想到,帮李嘉诚起家的金主,竟是在中国吃饭砸锅,构陷孟晚舟的真凶!最近因为李嘉诚将43个港口贱卖的事情闹得是沸沸扬扬,李嘉诚的名声一落千丈,网友也开始对他的发家史进行了考古。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汇丰银行这个“双面人”深度绑定,而这个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的老牌英资银行,正是构陷孟晚舟的幕后黑手。 当李嘉诚在2025年以228亿美元贱卖全球43个港口的消息传出时,舆论场炸锅的不仅是他的“卖国”争议,更是对其发家逻辑的重新审视:这个被称为“超人”的商人,究竟是时代的弄潮儿,还是资本傀儡? 时间回溯到1979年,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二十年。当时的汇丰银行作为港英政府的“金融太上皇”,掌握着香港的货币发行权和经济命脉。 而初出茅庐的李嘉诚,正苦于无法突破英资财团的垄断。这时候,汇丰银行抛出了橄榄枝——以低于市场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将和记黄埔22.4%的股份卖给李嘉诚,并提供无抵押贷款。 这笔交易让李嘉诚一夜之间跻身顶级富豪行列,也让汇丰银行成为其商业帝国的“隐形股东”。 此后的四十年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的合作渗透到每一个关键节点:1986年收购加拿大赫斯基能源,汇丰提供过桥贷款;2015年收购英国O2电信,汇丰直接注资90亿美元;甚至在2020年李嘉诚抛售英国电网时,汇丰仍是其主要财务顾问。 这种深度绑定让李嘉诚的每一笔交易都离不开汇丰的资金支持,但也埋下了致命隐患——当汇丰为了讨好美国司法部,将华为的商业机密作为“投名状”交出时,李嘉诚的发家史就与这场政治阴谋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的消息震惊世界。美国司法部指控她通过香港Skycom公司违反伊朗制裁,而关键证据竟是汇丰银行提供的PPT文件。 这份文件的来源充满疑点:2013年,汇丰银行主动邀请孟晚舟进行合规培训,并索要了涉及华为与伊朗业务的内部资料。五年后,这些资料成为美国司法部指控华为的“铁证”。 更讽刺的是,汇丰银行此举是为了掩盖自身的累累罪行。2012年,汇丰因帮助墨西哥毒枭洗钱被美国司法部罚款19.2亿美元,并签署《暂缓起诉协议》。 为了摆脱美国的监管,汇丰不惜出卖中国企业,用孟晚舟的自由换取自身的安全。而作为汇丰的长期合作伙伴,李嘉诚在整个事件中保持沉默,既没有公开谴责汇丰的背信弃义,也没有声援同为中国企业的华为。 这种沉默,让外界不得不质疑:他的商业帝国是否建立在损害国家利益的基础上? 2025年3月,李嘉诚突然宣布将旗下43个港口以228亿美元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这笔交易的诡异之处在于:这些港口年利润超过11亿美元,按行业平均市盈率计算,至少价值300亿美元,但李嘉诚却以低于市场价40%的价格抛售。 更巧合的是,交易发生在特朗普政府叫嚣“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敏感时期,而贝莱德作为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与白宫关系密切。 舆论场迅速将此事与汇丰联系起来。有分析指出,汇丰银行在此次交易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作为李嘉诚的财务顾问,协助其完成资产剥离;另一方面,通过旗下投资基金参与贝莱德财团,间接实现对中国港口的控制。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既让李嘉诚套现离场,又让汇丰银行在中美博弈中押注美国,堪称“资本无国界”的经典案例。 李嘉诚的发家史,本质上是一部资本与权力的合谋史。他的成功离不开汇丰银行的资金支持,而汇丰银行的扩张也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滋养。 这种共生关系在和平时期看似双赢,但在国家利益冲突时,必然会暴露其冷血本质。孟晚舟事件和港口贱卖事件,正是这种矛盾的集中爆发。 值得深思的是,李嘉诚并非个例。从早年的包玉刚到后来的许家印,许多中国富豪的崛起都与外资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银行在中国市场赚取超额利润,却在关键时刻充当西方势力的“金融雇佣兵”。 当我们在批判李嘉诚时,更应该看到其背后的资本逻辑: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商业行为都无法脱离政治语境,而资本的逐利性永远优先于所谓的“爱国情怀”。 李嘉诚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红利,也受制于国际资本的游戏规则。当他选择与汇丰银行深度绑定时,就注定要为资本的背叛买单。而孟晚舟事件和港口贱卖事件,不过是资本狂欢后的一地鸡毛。 在这个资本无国界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警惕那些披着“爱国”外衣的商人,他们的每一次“逃顶”,都可能是对国家利益的一次“背刺”。

0 阅读:116

猜你喜欢

诺斯罗普的笔娱乐

诺斯罗普的笔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