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领袖,原名李以文、李守成,加入太平军后改名李寿成。1857年率兵解镇江之围后,洪秀全为彰其功,赐其名“李秀成”。要知道,洪秀全本人名不有一赐李秀成之名不避他自己的“圣讳”,可称是极大的荣显。 李秀成28岁参加太平军,文化程度虽不甚高,但在最初起义的那等人中已经算得上是“秀才”,知书达礼,字写得不错。太平军攻下南京。因军功卓著,李秀成受封为“右后四军军帅”。到了1856年,由于他出的指挥能力和高人一等的“情商”,李秀成已经是“地官副丞相”了。天京事变之后,李秀或由于在安徽地区拓地得力,受封为“副掌率”,即太平军的副总司令。1858年夏,由于他在攻破江北大营的战斗中表现超常,洪秀全转年封他为“忠王”。1860年,李秀成率军摧毁江南大营后,又攻占江苏、浙江的大片土地,控制江南财税之地,拥兵几十万。不过,李秀成在江浙地区形势一片大好,或多或少转移了对安庆解围的注意力,同时也埋下了日后天京陷落的伏笔。但是,节节胜利之下,他统率的太平军也受到淮军和洋枪队的有力攻击,战线逐渐收缩。之后,太平军诸事不利,兵败将亡,地盘逐渐缩小,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其实,在李秀成势力达到巅峰时,洪秀全开始猜忌,封了2000多个王,也是为了牵制李秀成。李秀成在天京陷落前,向洪秀全提出了让城别走的建议,遭到洪秀全的拒绝。 天京陷落前,李秀全奋不顾身,率千余将士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并把自己胯下的好马让给幼天王,自己拼死往外冲杀。湘军包围天京层层重兵,最终君臣走散。后来,君臣纷纷被敌人抓获。 李秀成被押到曾氏兄弟面前,曾国荃对着李秀成一顿猛刺,还命湘军用刀割李秀成的臂膀,李秀成一声不吭。曾国藩用“好言”相劝,让李秀成写下7万多字的“自述”。尽管清廷下令将李秀成押送北京受审,曾国藩担心夜长梦多,迅速在南京将李秀成处死。#闲聊历史人物# #历史有谁知#
名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李秀成到底有多腐败?1864年,天保城失守,清军完成对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