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10月27日,锦衣卫奉诏到达李府,当官差砸开卧房大门,年近古稀的李如柏已自缢身亡。
消息传来,户科官员王继冷笑一声,“畏罪自杀!便宜了这个老匹夫,只是可惜了萨尔浒阵亡的七万多将士……”
李如柏,辽东总兵李成梁的次子。年轻时,就因父亲的缘故,被封为锦衣卫千户。后来多次随父参与蒙古、女真的战事,数次提拔后为蓟镇副总兵。
李如柏的哥哥李如松,也是明末猛将。万历三大征,李如松作为主帅指挥了宁夏之役和抗日援朝。胜利的光芒下,李如柏也跟着加官进爵。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天,历数明廷罪状,率步骑兵二万征明,攻占抚顺、清河等城,明朝辽东巡抚李维翰急派总兵张承荫率军救援,遇后金埋伏,全军覆没。后金在辽东的节节胜利,使得明廷震惊。万历皇帝决定打一场胜仗挽回颓势。
次年春天,朝廷任命杨镐为总指挥,兵分四路,进军赫图阿拉。当时,李如松和李成梁相继去世,杨镐认为“将门无虎子”,加之李如柏有三十年军事战斗经验,对辽东特别熟悉,所以,李如柏正式被任命为南路军总指挥。
可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按照杨镐的作战意图是三月初二,南路军就要渡过清河,进入预定的作战地点。可现实的情况是,李如柏畏首畏尾,拖沓耗时,在西路军、北路军、东路军都被后金逐一剿灭时,他的部队才开始渡河。
当传令兵将杨镐的撤军手令,传达给李如柏时,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匆忙下达了撤军命令,半路遇到了后金小股部队的“虚张声势”,便以为又中了后金的埋伏,大军乱做一团,进而发生踩踏,撤到清河以西清点人数,死伤千余人。
李如柏的不作为,招致文武群臣的不满。薛凤翔、姚祚端、彭际遇相继上书弹劾李如柏。给事中李奇珍更是连番上书,“李如柏身为南路军主帅,本应奋勇杀敌,挽狂澜于既倒。然其行动迟缓,畏敌如虎,未遇劲敌,便匆忙退兵,致全局崩坏……更有甚者,李如柏久怀异志,早与后金暗通款曲。其娶满洲女子为妾,育有一子名曰攸中,多年来,借此为纽带,与努尔哈赤相互勾结。”
神宗却说:“朕思之,萨尔浒一役,实乃艰难万分,非李如柏一人之过。彼时军情瞬息万变,各路兵马协同亦非易事……朕决意暂不处罚李如柏,望其能痛定思痛,戴罪立功……”
两年后,天启皇帝登基,言官翻出萨尔浒旧账,对李如柏交相弹劾。于是,朱由校下旨,将李如柏逮捕入狱。没想到,锦衣卫还没登门,李如柏已在府邸畏罪自杀,时年69岁。
古道
不怕死的不敢用,怕死的不能用,真难。
用户10xxx90
将门无虎子?
韭菜炒大葱
羊羔匹夫
雁飞鱼在水
万历皇帝其实说的没毛病。李如柏能在军中厮混三十余年,虽然不是名将,但是也绝对是知兵的宿将。要真是个超级拉胯的玩意,他父兄早把他撵回家抱孩子去了。也不会让他参与那么多次大战,抗倭援朝之役,李如柏也是参加了的。
沉睡の迷茫
比其父兄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