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天,年羹尧端坐轿中,不一会就下起了鹅毛大雪。他见抬轿的官吏双手冻得发紫,

烟火阑珊歌未央 2025-04-04 21:27:39

故事:一天,年羹尧端坐轿中,不一会就下起了鹅毛大雪。他见抬轿的官吏双手冻得发紫,突然下令道:“去手!”没成想,所有官吏们立刻抽出佩刀,砍断了自己的手,年羹尧当即后悔不已。 公元1725年,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清朝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乘坐轿子,在官兵的簇拥下缓缓前行。突然,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眼看着地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年羹尧透过轿窗,看见抬轿官兵冻得双手通红,甚至发紫。他沉吟片刻,猛地掀开轿帘,朗声下令道:"去手!" 话音未落,令年羹尧做梦也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只听一阵兵刃出鞘的森森之声,所有抬轿官兵竟齐刷刷拔出腰间佩刀,眨眼间,血花四溅,一双双断手应声落地。鲜血瞬间染红了洁白的雪地。 其实年羹尧本意只是让官兵们放开双手,活动活动,暖和一下。谁知官兵们如此殷忠职守,宁可断手,也不敢松懈。年羹尧见状,惊愕之余,又隐隐有些得意 - 看来自己的军威已然深入人心,真真是杀伐决断、令行禁止。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是清朝前期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和军事人物。他出身汉军镶白旗,后来家族被抬入镶黄旗,身份地位的提升为他日后的仕途打下了基础。 年羹尧的祖籍在安徽怀远,但他的家族早在明末清初时就迁到了辽东广宁卫。那是个动荡的年代,明清交战频繁,年家抓住了机会,在战争中归顺了清朝,入了旗,成为汉军镶白旗的一员。后来,家族又被抬入镶黄旗,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荣耀,意味着年家在清廷眼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至于他名字的由来,也有不少说法。一种是“羹”取自“调羹”,意思是像宰相调理汤羹一样治理国家;另一种说法则是来自“羹墙见尧”的典故,表达对古代圣君尧的仰慕。他的字“亮工”,则出自《舜典》里的一句话:“钦哉,惟时亮天工”,颇有点文雅的味道。 年羹尧的仕途起点很高。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他才二十出头就考中了进士,这在当时可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成就。考中后,他被选为庶吉士,进了翰林院,从此开始了他在京城的官场生涯。没过几年,他先后当上了翰林院检讨、侍读学士,还升到了内阁学士,算是文官里的佼佼者。他在翰林院时,还参与了《渊鉴类函》的编修工作,后来还亲自重订了《陆宣公集》,足见他的学问底子不浅。 有一件事特别能看出康熙帝对他的赏识。相传康熙帝有一次考察翰林院的官员,出了个题目:“西南垦荒防边事”。年羹尧不慌不忙,把西南地区的山川地势、边防要害讲得头头是道,答卷交上去后,康熙帝看了非常满意,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真才实学。不久之后,年羹尧就从内阁学士被外放为四川巡抚,那年是康熙四十八年,他才三十岁。 年羹尧在四川巡抚的位置上干得不错,到了康熙五十七年,他被提拔为四川总督,正式掌管一省的军政大事。那时候,四川和西藏边境不太平,清廷要对付准噶尔部,年羹尧带兵参与了驱准保藏的战役,打得有声有色,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康熙六十年五月,他被召到热河觐见康熙帝,皇帝对他赞赏有加,当场升他为川陕总督,管着四川和陕西两省。这时候的年羹尧,已经从一个文官摇身一变成了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 雍正帝登基后,年羹尧的日子过得更风光了。毕竟,他妹妹是雍正帝的妃子,这层关系让他在朝中地位直线上升。雍正元年,他再次进京面见皇帝,雍正帝赏了他三等公的爵位,还加了个太保的头衔。不久,他被派到西北,担任抚远大将军,负责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 这次西北之战打得漂亮极了。年羹尧带兵到了青海,面对地形复杂的战场,他总能想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办法。比如有一次行军,前面是一片泥泞的深沟,士兵们都犯了难。他却早有准备,下令每人带一块木板和一捆草。到了沟边,他让人把草扔下去垫底,再铺上木板,大军就这么顺利过了沟,直接杀到敌军老巢,把叛军打得落花流水。青海从此彻底归入清朝版图,年羹尧也因为这场胜利被封为一等公,成为清朝少有的汉人公爵。 年羹尧不只是个会打仗的将军,他的生活里也有不少有趣的小细节。比如他特别喜欢收集荷包。他还特别喜欢书画,收藏了不少名家作品,像《荐季直表》《黄庭经卷》《四禽图卷》这些宝贝都在他手里。他不光收,还爱在上面写评语,颇有点文人雅士的派头。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他第三次进京觐见皇帝,可这回却因为态度太嚣张,惹得雍正帝心里不舒服。他那时候权势滔天,军中谁见了他都得听令,连皇帝面前他都端着架子。雍正帝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渐渐对他起了疑心。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年羹尧被贬成了杭州将军,没多久又降为闲散章京,派去看守杭州东门。听说他在东门站岗时,还故意穿上黄马褂,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搞得路过的商贩都不敢从他那儿走,宁可绕远路从别的门进城。 同年九月,朝廷彻底翻脸,把他所有官爵都削了,押回北京审问。大臣们给他罗列了九十二条罪状,从大到小啥都有。到了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帝下令让他自尽,年羹尧就这样结束了四十七年的传奇人生。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八十二》.国学导航

0 阅读:558

评论列表

mark

mark

4
2025-04-05 11:38

这个故事我认为是应该是造谣,一个良将不可能这样用人,历史上优秀将军不可能这样的,这样会失去军心的

地狱雷光杨永信

地狱雷光杨永信

3
2025-04-05 00:45

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异亮工奸

烟火阑珊歌未央

烟火阑珊歌未央

烟火阑珊歌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