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科学城(AG0423015地块)原为商业办公性质,现计划调整为宅地性质。容积率由4.0下调至3.0,绿地率35%,建筑限高150米,新增9班幼儿园。 如果按照内层高不低于3米的要求来粗算,那这个项目(楼盘)的总楼层应该只有24-25层左右。加上有幼儿园、商配、地块(21号线科学城站)、产业、高绿化等加持,且更靠近市区,将来定会对周边的一二手带来冲击。 如果以“科学大道”和“开泰大道”为横坐标,当该地块修改为住宅用地后,将打破“科学城西区零住宅”的历史,开拓科学城起步区新增宅的先河,意义非常重大。 从90年代开始,科学城西区高速发展了近30年。最开始的时候叫开发区。别说没有住宅(村民自建房不算),就是便利店(士多)都很少见。 当年的科学城西区,相当于如今的珠城、金融城、琶洲电商总部“起步区”。 即使是回到10年前,即2015年的时候。科学城西区的基建逐渐成熟,但仍然有大量的闲置土地(草地)待开发。在这边上班或居住的人群,通勤方式主要是:班车、自驾、公交。地铁6号线二期、21号线、7号线二期等地铁都未通车。 直到2016年12月28日,地铁6号线二期开通长湴至香雪,才稍微提升地铁沿线居民的通勤效率。但科学城什么都好,绿化率高、道路干净整洁、路灯漂亮,但就是地铁路网覆盖不够密。而最最最大的短板是,它没有一条直达黄金三角的地铁。 在科学城起步区,发展得最快、最旺,人流最大,且兼容居住属性的,就是绿地中央广场(地铁21号线神舟路站上盖)。 可惜,它和另外一个兄弟板块的项目(天河智慧城的万科米酷)一样,都是公寓。 直到2019年,在智慧城和科学城的周边,才逐渐冒出两个大型的住宅盘,它们分别是【保利天汇】和【大壮名城】。 虽然天汇在天河区,但相对而言,我认为大壮的地理位置更稀缺,学、铁、商、产集合于一体。所以,大壮的起步也比较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壮高峰的时候飚到6-7字头。 我一直都看好这两个盘,但如今新规落地,且它们的周边陆续有土地供应,接下来新楼盘也会对它们的去化和价格体系带来影响的。 这次科学城西区的宅地调整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黄埔区科学城(AG0423015地块)原为商业办公性质,现计划调整为宅地性质。容
火火房房
2025-04-05 02:20:11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