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志愿军师长王扶之负伤回国,偶遇一赶车老丈,于是便乘车回家,两人相谈甚欢,可谁料分别之前,老农询问道:“我儿王硕,12岁就参了军,你能帮我打听一下吗?”王扶之听完浑身一颤,喊道:“爹,我就是王硕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王扶之离家多年,走的时候还是一个12岁的半大孩子,可回家时,父亲已垂垂老矣…… 因为长时间未见,父亲认不出儿子,因为长时间未归,儿子认不出父亲,这并非是电视剧中催人泪下的情节,而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 12岁那年,王扶之见到了一心为民,上战场杀敌的八路军队伍,心中也浮现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想要跟着八路军战士一起打鬼子。 “我……我想和你们一起上战场打鬼子,可……可以吗?” 身体瘦弱的少年,在八路军战士面前有些紧张,一双眼睛却熠熠生辉,充满了祈求和渴望。 “你还小,战场危险,枪林弹雨,一不小心就没命,可不是闹着玩的!” 对于王扶之的话,八路军战士们并未放在心上,眼前的孩子太瘦弱了,又瘦又小,显然不到参军年龄。 谁料,王扶之竟然谎报年龄,告诉战士们他已经17岁了,这才成功参军。 王扶之跟随队伍离开的那天,阳光明媚,他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王扶之偷偷入伍,父亲并不知晓,而是从邻居口中得知,自那之后,父亲便一直盼着儿子归家,谁料,这一等就是整整18年…… 时光流逝,王扶之从当初稚嫩的少年蜕变成了坚毅的战士,无数次上战场,死里逃生,重伤被苍蝇“救命”、被活埋38小时、跟日本士兵真刀真枪的干,身上也留下了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伤疤。 有的伤疤触目惊心,即使过去很多年,依旧可以想象当时的凶险,新中国成立后,王扶之终于可以放心归家,然而还没等他回家探望父亲,朝鲜战争便爆发了。 一大批志愿军主动前往朝鲜战场进行支援,王扶之也放弃了回家的念头,踏上了前往朝鲜战争的征程,担任志愿军师长一职,带领志愿军奋勇杀敌。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王扶之身受重伤,但他彼时早已经忘记了身体的疼痛,只剩下无尽的喜悦,有战争凯旋的激动,也有时隔多年得以归家的感慨。 在行走至一处集市时,王扶之遇到一赶车的老丈,那老丈正唉声叹气,感慨生意不好做,毒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让老丈汗流浃背。 王扶之看老丈的车空空如也,便想着借助老丈的车回家,大步流星上前,与那老丈进行攀谈,也是在聊天的时候,老丈得知了王扶之过往上战场杀敌的经历。 “你是英雄,好在如今平安归来,你父母得知后不知道有多开心……” 老丈也真心为王扶之感到高兴,可忽然想到了什么,老丈突然红了眼眶,语气也变得哽咽。 王扶之察觉到老丈情绪不对劲儿,出于关心询问:“大叔,您这是怎么了,若是有啥不开心的事儿,和我说说,别憋在心里。” 在王扶之的追问下,老丈这才敞开了心扉,一吐为快,原来老丈也有一个儿子,跟随八路军战士们上了战场,一走多年,始终没有音信,老丈日日思念、担心儿子。 “我儿王硕,12岁就参了军,你能帮我打听一下吗?” 即将分别时,老丈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这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雄浑身一颤、泪流满面。 “王硕”这两个字,让王扶之心跳漏了一拍,恍然大悟,怪不得他觉得老丈儿子的经历和自己相似,原来面前的老丈就是自己的父亲,多年不见,父亲苍老了许多,容颜也大变。 “爹,我就是王硕呀!我就是你儿啊!” 王扶之看着面前的老人泪流满面,原来,他就是老丈日思夜想的儿子,感人至深的一幕上演,好在一切都皆大欢喜,老丈终于等来了归家的儿子,报国的孩子终于见到了父亲…… 参考资料:朝战最命大将军:遭活埋38小时生还2016-02-2411:16凤凰历史
1953年,志愿军师长王扶之负伤回国,偶遇一赶车老丈,于是便乘车回家,两人相谈甚
桃花映面红
2025-04-05 09:54:30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