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地震专家预测,河北可能会发生地震,青龙县书记冉广岐得知后

鉴清评趣 2025-04-05 10:05:54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地震专家预测,河北可能会发生地震,青龙县书记冉广岐得知后,力排众议,把县里47万民众疏离到室外生活,他说:“如果预测不准,我承担一切后果,宁愿丢掉我的乌纱帽,这47万人我也一定要保下。”   “这消息没得到上级的正式确认,要是擅自发布预警,出了问题谁担责?”在青龙县县委常委会上,一位干部率先发问。   听到这位干部这么说,在场的其它人也犹豫起来。   要知道,组织全县民众疏散到室外生活,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如搭建防震棚所需的物资费用、人力成本等。   同时,民众离开家中,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延误、商业活动停滞等经济损失。   如果这些损失较大,责任人需要对经济方面的后果承担责任,面临关于经济损失的问责。   更关键的是,在未经上级正式批复的情况下,就自行决定向全县发布地震预警并组织疏散,这可能被视为违反工作程序和组织纪律的行为。   严重的,不仅会受到上级的批评、警告等处分,甚至还可能被撤职、调离重要岗位,丢掉“乌纱帽”,政治生涯受到严重影响。   可如果不这么做,万一结果真如地震专家预测的那样,发生了地震,那该会造成多么严重的伤亡呢?   面对这个问题,众人各执一词,但在场的多数人选择明哲保身,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然而此刻,冉广岐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在他眼里,与自己的前程相比,青龙县数十万百姓的生命安全更加重要。   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坚定地说道:“我担责!真要有地震,咱们不作为,怎么向全县人民交代?我宁愿丢乌纱帽,也要保下这 47 万人!”   最终,在他的坚持下,会议决定加强测报点工作、宣传地震知识,并在全县800人会议上布置防震工作。   会上,冉广岐神情严肃地向800多名干部下达命令:“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动员群众搭建防震棚,搬出危房,准备干粮,医疗卫生部门进入战备状态!”   会后,近百名干部星夜奔赴各自公社,在各个村庄,干部们挨家挨户敲门,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   有的村民不相信,抱怨道:“这不是瞎折腾嘛!”面对村民们的不解,干部们只能耐心解释。   随着防震措施的推进,县城和乡村逐渐紧张起来。街头巷尾都是搭建防震棚的百姓,物资采购也变得紧俏。   一些老人忧心忡忡,年轻人则半信半疑。但在干部们的努力下,大部分群众还是开始积极应对。   冉广岐每天奔波在各个乡镇,检查防震工作落实情况。他亲自指导村民搭建防震棚,安慰大家不要慌张。   夜晚,他常常在办公室里和技术员们分析震情,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地震真的爆发了,这次地震的恐怖程度众所周知。   事后调查显示,青龙县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全县倒塌房屋7000多间,损坏1.8万间,但47万人中仅有7人重伤,168人轻伤,无1人震亡,仅一名老太太因看到房屋倒塌,引发心脏病死亡。   青龙县在唐山大地震中创造了零震亡的奇迹,被联合国称为“青龙奇迹”。   而冉广岐,这位临危不惧、心系百姓的县委书记,也成为了全县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果敢决策,在灾难面前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0 阅读:7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