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慕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宋)高音 又是一年清明,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将生者与逝者紧紧相连。我自孩提时代起,清明节就跟随家族长辈到就近的墓地扫墓。那时,家族墓地散布在各处,足有六七处之多。在那个年代,人去世后,会被装入棺木,深埋于五六尺深的山丘之下。大概五六年后,人们会掘开泥土,取出棺木,收拾逝者遗骨,用陶瓦罐——深圳客家人称之为“金罂ang”——妥善装好。随后,再寻觅一处风水宝地,将骨罐安放或掩埋其中。 此后,每年清明,大家都会扛着锄头,带上水果、酒肉、纸钱银宝,前往先人墓前拜祭,寄托无尽的思念。 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进,所有遗体都需进行火化。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建设公共墓园,将山野间地上、地下墓地中的金罂遗骨,统一安葬到公共墓园。以家族为单位,免费为大家提供墓地,并协助将金罂埋入地下。如今,我的父母等十多位先辈的遗骨,就安放在我今日要祭扫的“钻石山墓园”中。安葬在我站着的这块地的地下。 钻石山墓园位于街道内,东面倚靠着山峦,西面与深圳著名的石岩湖以及新建的大型寺庙遥遥相望。墓园中间,是一片荔枝园,每至清明,荔枝花盛放,为这片肃穆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墓园建设初期,当地人祖先的遗骨能免费安葬于此。但此后,火化骨灰的安葬,其墓地费用及安葬工程的人工费用,需由逝者家属承担。起初,6平方米的墓地售价一两万,后来一路攀升,四五万甚至十几万,即便如此,墓地依然供不应求。墓园左右两侧的山体,几乎都被开发利用。 每到清明,全街道的人们都会举家、举族前来扫墓。烧纸钱、鸣炮竹、供奉酒肉,以传统方式表达对祖先的追思。一时间,墓园里人潮涌动,停车场车满为患。消防员、交警、义工纷纷出动,指挥着行人和车辆,现场一片忙碌。 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多重深刻意义。人们通过清扫墓地、供奉祭品,缅怀逝去的亲人,铭记祖先的养育之恩,延续家族的记忆与文化。扫墓行为,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传承孝道文化,教育后人懂得感恩。面对逝者的墓地,人们不禁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敬畏生命。此外,清明扫墓往往是家族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家族成员间的联系与凝聚力,让家族亲情纽带愈发牢固。 “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含悲悼义魂。”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幸福与江山。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 清明节,我们用后人的虔诚与膜拜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也寄托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界扫墓看中国,中国扫墓看广西!清明期间要说哪里扫墓频繁上热搜?那不得不说广西了
【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