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唐某的父亲不同意接他出院回家的做法,从情感和法律层面都存在着复杂的争议点。

田甜来说事呀 2025-04-05 18:43:05
我认为唐某的父亲不同意接他出院回家的做法,从情感和法律层面都存在着复杂的争议点。 先从情感角度看,唐某的父亲显得有些狠心。毕竟血浓于水,唐某是他的亲儿子,将其独自留在精神病院长达 17 年,任谁都会觉得父亲的做法过于无情。从另一个角度看,看似父亲狠心,实则也是出于恐惧和无奈。当初唐某患精神分裂症时,对家人造成了极大伤害,母亲差点被花瓶砸伤,父亲曾被骑车撞飞数十米,这些经历让父亲对唐某的病情复发心有余悸,这也是人之常情。 再从法律角度分析。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通常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典》第 22 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 23 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法律行为要经过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按说,未经确认是否完全康复,院方确实无权擅自决定唐某出院,需监护人同意。唐某的监护人首先是其父母,若父母不在,才由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担任。即便院方证明确认唐某具备出院条件,也还需法院判断其是否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但这里存在一个看似矛盾的情况,院方多次出具证明,表示唐某可出院,甚至发函说明他已能与社会接触,可唐某的父亲却依然不答应。有人可能会认为,既然院方都这么说了,父亲就应该同意,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从父亲的角度,他害怕唐某再次发病伤人,毕竟他已经 81 岁高龄,万一唐某复发,他无力约束。 从院方的立场来看,院方由于无法联系其家人接收唐某,只得向当地街道办求助,可街道办表示因父亲意见坚决,他们也无法强制让其领人。无奈之下,唐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他期盼能够早日离开精神病院,因为长期封闭的生活可能导致原本康复的他反而出现问题。 假设从田野调查的角度,走访周边类似家庭,可能会发现大部分有精神病人的家庭在病人康复后,出于亲情都会接回家妥善照顾。但唐某的情况特殊,他曾对家人造成过严重伤害,这是很多家庭没有经历过的。从反事实推演如果当初唐某发病时没有对家人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或许父亲也不会如此坚决地不让他出院。 即便唐某顺利出院,还面临着能否回家的问题。外界期望唐某的父母能看在亲情的份上,为唐某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至少保障他的基本生活。可这对于父亲确实是个艰难的抉择,一方面是亲情,一方面是曾经的伤害和对未来的担忧。
0 阅读:12
田甜来说事呀

田甜来说事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