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鹧鸪天.清明》点评 鹧鸪天.清明 文/李耀海 每到清明忆故

李耀海爱画画 2025-04-05 22:01:38

中国诗词论坛《鹧鸪天.清明》点评 鹧鸪天 . 清明 文/李耀海 每到清明忆故人, 登高望远念思频。 落花飞絮乡关路, 丝雨愁云在外身。 焚香火,敬甘珍。 潸然酹酒祭双亲。 杜鹃树上声声叫, 鸣谢人间父母恩。 赏析内容: 1. 主题与情感基调 主题明确: 这首词以清明为背景, 围绕对故人的思念, 尤其是对双亲的追思展开, 主题清晰且情感真挚。 情感深沉: 全词弥漫着浓浓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从开篇的“忆故人”“念思频”, 到结尾的“鸣谢人间父母恩”, 情感层层递进, 将对双亲的感恩与怀念推向高潮。 2. 上阕赏析 情景交融: “每到清明忆故人,登高望远念思频”, 点明时间是清明, 直接抒发每到此时就会频繁思念故人的情感。 “登高望远”这一动作, 既是对传统习俗的描绘, 也体现出词人试图通过开阔视野来缓解内心的思念, 却反而让思念更加浓烈。 意境营造: “落花飞絮乡关路, 丝雨愁云在外身”, 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 落花飞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乡关路则勾起了词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丝雨愁云不仅描绘出清明时节的天气特点, 更烘托出词人漂泊在外、愁绪满怀的心境。 3. 下阕赏析 祭祀场景: “焚香火,敬甘珍。潸然酹酒祭双亲”, 具体描写了词人在清明时节祭祀双亲的场景。 焚香、敬献美食、洒酒祭奠, 这些传统的祭祀仪式, 表达了词人对双亲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潸然”一词, 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泪流满面、悲痛不已的神态。 意象深化: “杜鹃树上声声叫,鸣谢人间父母恩”, 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哀愁和思念。 这里杜鹃鸟的声声啼叫, 仿佛是词人在向人间倾诉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使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 艺术特色 语言质朴: 全词语言简洁明了, 没有过多的修饰, 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词人的情感和想法,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结构严谨: 上阕写景抒情, 下阕叙事抒情, 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 上阕的景为下阕的情做铺垫, 下阕的情又是对上阕景的升华, 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善用意象: 词中运用了落花飞絮、丝雨愁云、杜鹃鸟等多个意象,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 更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愁的意境, 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总结 《鹧鸪天·清明》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词作。 词人通过清明时节的所见所感, 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双亲的感恩之情。 全词语言质朴,结构严谨,善用意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让读者在感受清明氛围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思念。

0 阅读:0
李耀海爱画画

李耀海爱画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