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1月林徽因父亲兵败身亡时,她四个弟弟中最大的才11岁。四个异母弟弟后

爱吃凉历史 2025-04-05 23:49:23

1925年11月林徽因父亲兵败身亡时,她四个弟弟中最大的才11岁。四个异母弟弟后来都靠林徽因照顾抚育,她和弟弟们感情非常好,为此没少挨亲生母亲的责骂。 林徽因是林长民的长女,1904年出生在杭州,原籍福建。她从小聪明伶俐,家里也重视她的教育。父亲去世前,她在北京上学,成绩优异,13岁进了慕贞女子学校,后来又考进协和女子中学。可1925年这事一出,她的好日子到头了。四个弟弟是父亲和侧室程桂林生的,程桂林是个知书达理的女人,比林徽因大14岁。她嫁给林长民后,生了这四个男孩,家里关系还算和睦。林徽因小时候,程桂林对她也不错,还支持她读书。可父亲一死,程桂林带着四个孩子,也没法完全撑起这个家。林徽因作为长姐,自然得站出来。 林徽因的亲妈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继室,生林徽因时已经历过丧子之痛,对这个女儿疼得不行。可她对丈夫的侧室和那几个孩子,心里多少有点疙瘩。林长民死后,何雪媛日子也不好过,家里经济一下子紧巴巴的。她看着林徽因把心思都花在弟弟们身上,心里就不平衡,觉得女儿偏心,常常责骂她。林徽因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她既要照顾弟弟们,又得面对母亲的冷脸,可她从没抱怨过一句。她知道,弟弟们没了爹,比自己更可怜。 那时候的北京,军阀混战,社会乱得不行。林家从一个将门之家,变成一群孤儿寡母,日子过得艰难。林徽因得管弟弟们吃喝拉撒,还要想着怎么让他们读书。她自己才20出头,人生才刚开始,却得扛起这么多。她不是没想过退缩,可每次看到弟弟们那无助的眼神,她就咬牙坚持。林恒11岁,已经懂点事,弟弟们还小,林洵9岁,林谦6岁,林超才3岁。她得当姐又当妈,忙得脚不沾地。 林徽因跟弟弟们的感情特别好。她常跟他们讲父亲的事,说林长民年轻时意气风发,希望他们长大也能有点出息。她不光是照顾生活,还操心他们的学业。家里穷,她就省吃俭用,把钱攒下来给弟弟们交学费。她自己呢,学业也放不下来,后来还出国留学,成了一代才女。可那时候,她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弟弟们别饿着,别被人瞧不起。 何雪媛看不惯女儿这样。她觉得林徽因是自己的孩子,凭啥把心思都放在那几个“外人”身上。她不讨厌程桂林,可对这几个异母弟弟,心里总有隔阂。她骂林徽因,说她胳膊肘往外拐,说她不孝顺。林徽因心里苦,但她从不在弟弟们面前流露。她怕弟弟们觉得自己是负担,更怕他们长大后心里有阴影。她就这么硬撑着,一边哄母亲,一边带弟弟们。 弟弟们长大后,都挺争气。林恒后来考进清华大学,可抗战爆发后,他放弃学业,跑去当了飞行员。1937年,他在美国的飞行学校毕业,回来加入空军第4大队。1941年,他在成都双流机场抗击日军轰炸,驾驶霍克-3战斗机起飞迎敌,结果飞机被击落,年仅27岁就牺牲了。林徽因听到这个消息,心都碎了。她把林恒的飞机残片挂在家里,天天看着,想着弟弟小时候的样子。林洵、林谦、林超也在各自领域努力,虽然没林恒那么轰轰烈烈,但也算对得起姐姐的付出。 林徽因这辈子,不光是建筑学家、诗人那么简单。她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弟弟们的未来。她跟弟弟们的感情,是那种苦水里泡出来的深厚。母亲何雪媛到后来,也慢慢理解了女儿,可她身体不好,加上那几年日子苦,染上病,没多久就去世了。林徽因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母亲,可她从没后悔过照顾弟弟们。她觉得,这就是命,摊上了,就得扛。 到了晚年,林徽因身体也垮了。1955年,她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才51岁。她走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弟弟们。她这一生,太累了,可她从没喊过苦。她用行动告诉大家,家不是靠血缘维系的,是靠爱和责任。她跟弟弟们的情谊,比啥都真。 林徽因的故事,接地气得很。她不是高高在上的才女,她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家庭的烦心事。她跟母亲的矛盾,跟弟弟们的牵挂,都是普通人能懂的。她没啥惊天动地的壮举,就是实实在在把日子过下去,把弟弟们拉扯大。这份坚韧,谁看了不得说一句佩服? 再说说林恒的事。那块飞机残片,后来有人瞎传说是徐志摩坠机留下的。林徽因听到这个,气得不行。徐志摩是她朋友,可跟林恒有啥关系?这谣言简直是对弟弟的侮辱。她从没拿这个炒作,就是默默留着,想弟弟而已。还有那把中正剑,林恒的遗物,后来还连累了何雪媛。乱世里,有人拿这剑做文章,说何雪媛藏着啥秘密。她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哪懂这些,结果被折腾得病倒了。这事林徽因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母亲走得太冤。 林徽因这辈子,担子重,责任大。她不光是给自己活,也是给弟弟们活。她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她的故事,不是啥传奇,就是普通人咬牙坚持的模样。谁家还没点难处呢?她能扛,咱们也能学着点。

0 阅读:62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