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坚持俄占区主权声索与战争赔偿诉求,但战场劣势使其缺乏谈判筹码。尽管这些主张在国际法层面存在讨论空间,现实却是军事较量的天平尚未向基辅倾斜。当前前线态势下,乌方提出的领土归还与赔偿要求难以获得莫斯科回应。
俄罗斯已通过公投程序将相关区域纳入版图,从法律层面完成主权变更,且基于地缘政治考量,克里姆林宫绝不可能在领土问题上妥协。至于战争赔偿诉求,在俄方视角中更缺乏讨论基础。这种根本性分歧导致和谈始终难以取得突破,即便美国作为国际秩序主导者,在斡旋过程中也屡遭碰壁——单纯施压策略对莫斯科与基辅均收效甚微。
当前谈判僵局的核心在于双方核心诉求存在不可调和性。乌克兰经历三年冲突不仅未能收复失地,反而丧失更多领土控制权,军事人员损耗与经济负担持续加剧。继续军事对抗既无法改变现状,更可能加剧战略透支。反观俄罗斯,虽在冲突中保持军事优势,但长期消耗同样造成人员与物资的重大损失。
在此背景下,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实现停火,构建可持续的和平机制或为最优解。持续冲突将导致更多家庭破碎,无数身负多重社会角色的士兵将永远失去回归日常生活的机会。无论是从人道主义还是战略理性角度考量,停止敌对行动、开启包容性对话,都是避免更大损失的关键路径。毕竟在死亡持续攀升的战场上,每一分钟的延宕都在透支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