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破防!老家遭袭,美使馆沉默激怒乌总统:连“俄罗斯”都不敢提? 当18

吹雨洒江天 2025-04-06 11:52:46

泽连斯基破防!老家遭袭,美使馆沉默激怒乌总统:连“俄罗斯”都不敢提? 当18具遗体从克里维里赫市的废墟中抬出,当9名儿童的名字被泽连斯基含泪公布在社交媒体,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声明却像一把钝刀,刺痛了整个乌克兰——“袭击导致16人死亡,其中6名儿童”,全文竟无一字提及“俄罗斯”。这种避重就轻的表态,让泽连斯基在4月5日凌晨彻底爆发:“如此强大的国家,却连侵略者的名字都不敢说!” 导弹落点的政治博弈 这场发生在泽连斯基老家的袭击,表面是军事冲突,实则是大国角力的缩影。乌克兰指控俄军使用集束弹头攻击居民区,而俄罗斯宣称精准打击了乌军指挥部与西方教官。双方的“罗生门”背后,是美国的尴尬处境——特朗普政府正试图通过沙特会谈推动俄乌停火,甚至私下与俄讨论稀土合作。此时若公开谴责俄罗斯,可能破坏来之不易的谈判窗口。 这种“外交太极拳”让泽连斯基感到被背叛。他在声明中特意感谢捷克、芬兰等国的明确表态,却唯独将美国拎出来批评。更讽刺的是,就在三天前,美国刚刚宣布对俄实施新一轮制裁,这种“制裁归制裁,表态归表态”的割裂,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摇摆。 美乌关系的裂痕 泽连斯基的怒火并非偶然。自2025年2月白宫会晤不欢而散后,美乌关系已陷入“信任危机”。特朗普要求乌克兰用50%稀土矿产权换取援助,泽连斯基则坚持“安全保障优先”,双方最终谈崩。此次袭击事件,不过是矛盾的总爆发。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战略目标的错位。美国希望尽快结束冲突以应对中国崛起,而乌克兰要求恢复领土完整并加入北约。这种分歧在特朗普3月31日的表态中尤为明显:他一边要求普京“达成协议”,一边威胁对俄石油征收二级关税。泽连斯基显然意识到,美国的“和平”可能意味着乌克兰的妥协。 沉默背后的利益计算 美国大使馆的“软弱”,本质是利益权衡的结果。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正推动美俄在稀土、北极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此时不宜过度刺激俄罗斯;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对乌援助的支持率持续下滑,共和党甚至提出“乌克兰胜利计划”以换取关键矿产。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更倾向于“低姿态”处理袭击事件,避免激化矛盾。 但这种“实用主义”正在反噬美国的道德权威。泽连斯基在声明中列举遇难儿童的姓名,正是在挑战美国的“人权卫士”形象。当捷克、芬兰等国明确谴责俄罗斯时,美国的沉默显得格外刺眼。《华尔街日报》直言:“泽连斯基的批评,反映出基辅对特朗普和平努力的失望。” 泽连斯基的破局之困 面对美国的“骑墙”,泽连斯基陷入两难。他既需要美国的军事援助,又不愿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这种矛盾在3月沙特会谈中已显露端倪——乌克兰被迫接受30天临时停火,却未获得安全保障。如今,他选择用“情感牌”施压:公布遇难儿童名单、强调袭击地点是自己的家乡,甚至在视频中哽咽质问“为何对杀害儿童的导弹保持沉默”。 但这种策略能否奏效,取决于美国的战略耐心。特朗普已公开表示对泽连斯基“失去信任”,而美国民众对乌克兰的同情正在消退。若泽连斯基继续强硬,可能加速美国削减援助;若妥协,则可能丧失国内支持。这场危机,或许将成为美乌关系的转折点。 俄乌冲突 泽连斯基 美国外交 世界缘何动荡?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吹雨洒江天

吹雨洒江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